當“互聯網++”還未被正式作為一個概念提出前,港股上市公司科通芯城早已在干“互聯網++”的事了,當“互聯網+”之風席卷各行各業時,科通芯城卻想到幫這些傳統企業搭把梯子,幫助它們實現往“互聯網+”的轉型,同時也助力公司業績繼續馳騁。
“科通芯城上市后,很多行業都非常興奮,因為我們在最傳統的行業里用互聯網走出了一套模式,且其他任何傳統行業都可以復制,從而重塑每個傳統行業。”作為“互聯網+”的代表企業,科通芯城董事長康敬偉如此闡述公司及其對其他行業的重要性。
科通芯城到底創造了什么商業模式?
康敬偉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互聯網+”是將線下的產品搬到線上銷售,但其實這只是電商的概念,科通芯城之商業模式“移動互聯網社交+O2O電商”則豐富很多,可謂更“互聯網+”。
具體模式為,采用移動互聯網社交工具如微信等,聚集電子制造業企業各個環節的高端人群,將產品和解決方案精準營銷給他們,然后再通過O2O電商平臺服務企業(即在線營銷、在線銷售和線下服務)。其中線上,以自營電商為主,同時開放第三方平臺;線下,有分布各地的倉儲物流平臺及技術服務團隊形成閉環服務電子制造業企業。截至2014年12月31日,科通芯城總共提供16種產品大類、65069種不同的產品。
科通芯城的高速成長,已印證了該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及前瞻性。2011年,科通芯城成立當年,總商品交易額僅2億元,平臺交易客戶只有165個;2014年,科通芯城總商品交易額已達84億元,平臺交易客戶達5050個。2014年7月18日,科通芯城還作為“互聯網+”的代表企業正式登陸港交所。
“今年我們希望總商品交易額達125億元,客戶數實現翻倍。未來幾年內,公司總商品交易額達1000億元。”康敬偉坦言,幫助傳統企業實現“互聯網+”是科通芯城未來重要的盈利增長點之一,即科通芯城將用其第三方平臺創造出無數個科通芯城出來,而整個幫助它們變成“互聯網+”的過程,科通芯城的服務都是免費的,科通芯城最后得到的是這些公司的數據,然后將數據變現,比如做供應鏈金融、賣保險等,這也是保證公司未來幾年能夠實現高速擴張的方法之一。
康敬偉還透露,科通芯城持股70%的硬蛋項目,乃科通芯城在2013年時孵化出的一個中國最大的硬件創新創業平臺,著力打造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一站式O2O創業服務平臺,支持創業者從開始有概念到產品設計到量產的一條龍服務,同時提供以供應鏈為核心的服務等。目前其已聚集了2000多個智能硬件創新項目、2000多個供應鏈廠商和200萬粉絲群體,同時,通過與百度、京東、微信和360等互聯網機構以及微軟、Intel、Broadcom、Freescale等電子制造業企業的戰略合作,形成了以供應鏈為核心的開放生態系統。“硬蛋的未來目標是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且科通芯城未來還會讓市場給予它一個估值,而其估值一旦變現,科通芯城獲益則不可估量。”康敬偉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