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法
“雙11”或是企業升級催化劑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昨日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援引行業數據指出,一般“雙11”期間,快遞員每天加班增加兩到三個小時,每人派送量也平均達到200件,高于常態的二到三倍,工作量加大,帶來收入的階段性提高。
他同時指出,年度物流高峰帶來快遞需求潮汐式上漲,打破了快遞行業傳統漸進式的業務量,給快遞企業常態化的生產節奏帶來激變,“如果企業順勢激變,服務升級,‘雙11’就是升級催化劑。反之,如果僅簡單沿用傳統運營方式,‘雙11’暴食業務后,給企業帶來的則可能是畸變。”
楊達卿表示,從近幾年“雙11”快遞簽收完成天數可見,快遞行業升級發展效果還是較為鮮明的,完成“雙11”期間快遞簽收,2013年快遞行業平均耗時9天,2014年是6天,2015年是4天,2015年是3.5天。這也是近年來行業企業積極應對、不斷進行業務模式升級調整的相對理想結果。
“大吃大喝”并不是健康模式
“物流高峰,雖然快遞員收入階段性增加了,但是要應對短時間內的業務激增很辛苦,對身體和精神的壓力都很大,其實很多行業的從業人員來看并不希望這個模式長期這樣。”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呼吁各方面共同努力引入更健康的模式,促進快遞業務的均衡式增長。
徐勇認為,每年超大量的短期物流高峰,對行業來說,就像“過年”,大吃大喝但不是健康模式。據徐勇搜集的行業數據顯示,70%-80%的快遞企業在年度物流的最高峰階段的運營不同程度上是虧損的。對此他分析認為,過于集中的物流需求,一定程度上其實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比如高峰時候的供貨商發貨不均衡,很可能造成物流環節運輸成本提高;同時物流行業還要進行特定階段的投入和調整,包括短期用工急漲,集中物資配備調度,以及特別階段的員工福利發放等方面。
因此他建議,各大電商平臺沒有必要都集中在某一天或者幾天內進行促銷。比如把促銷時間拉長到一個月,對物流行業的均衡調度來說都會好很多。
應對措施
京東智能系統化解潮汐性訂單
為迎戰新一年度即將到來的物流高峰,多家物流平臺推出舉措積極應戰。
來自京東方面的信息顯示,京東物流打出了“無人科技”、“多樣服務”、“數據驅動”、“協同開放”等四大王牌,力求全面提升用戶體驗及商家體驗。據介紹,目前京東已實現了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客服全供應鏈環節的無人化,大促期間,這些無人科技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和深入。今年“雙11”期間,京東北京、青島、上海、廣州、武漢等13個“亞洲一號”智慧物流中心全面啟用。此前曝光的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據介紹目前已可實現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日處理訂單的能力超過20萬單,將助力化解“雙11”潮汐性訂單。
無人機物流黑科技登場
“雙11”前,蘇寧物流體系再次升級并完成了系統承壓測試。據介紹,今年蘇寧物流在原有8個全國物流中心的基礎上,又在杭州、深圳、重慶、鄭州、濟南等5個城市新增了五大始發倉;在細化倉儲分類上,蘇寧相繼完成了全國大件倉、美妝倉、運動器材倉等倉儲的建設和智能升級;繼續完善分撥網絡規劃,在場地、自動化分揀線、智能揀選設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在配送服務上,蘇寧物流依托大數據平臺精準調度和智能化運營,推出“準時達”、“兩賠一保”、“送裝一體”、無人機配送等個性化服務和物流黑科技,保障用戶的購物體驗。本組文/本報記者 任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