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及感恩節的銷售數據陸續出爐,網絡星期一的數據也正在被消費者賣力的生成,電商集體們在這次盛宴中收獲如何很快見分曉。在此過程中,有些電商平臺想要以低價爭取到更多市場份額,出這招可以理解,但是否見效呢?
據外媒報道,在一年一度的銷售高峰期,諸多電商平臺采取了低價定位政策,原因是實體零售業想完善線上渠道,而新生電商則試圖突圍。谷歌旗下的價格對比網站顯示,亞馬遜的六成熱銷商品都在其它零售網站以更低的價格出售。統計數據顯示,在沃爾瑪和亞馬遜同時銷售的玩具中,沃爾瑪的兩成熱銷玩具定價低于亞馬遜,另外有三分之一的玩具定價接近亞馬遜。在沃爾瑪新收購的Jet.com網站,與亞馬遜同時銷售的玩具中,Jet給出了46%的種類更低的價格。很顯然,在這一旺季,沃爾瑪又打出了其熱衷的價格牌。
這些低價措施確實導致亞馬遜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下滑,但整體情況是,亞馬遜目前仍然是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最愛,定價較低種類豐富,更重要的是物流和賣家服務可靠,許多亞馬遜Prime會員甚至不在其它網站對比價格,就直接在亞馬遜下單。
沃爾瑪迫切地想要在線上銷售打出一片天地是情有可原的,電商正在越來越多地分流實體零售的客戶。分析機構RetailNext的初步估算數據顯示,今年的感恩節及黑五兩天,實體店凈銷售額同比下滑5%,交易量減少7.9%,僅“黑色星期五”當天,實體店顧客同比減少將近11%,凈銷售額下降10.4%。但網絡零售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國大數據工具Adobe Digital Index稱,同在上述時間,美國的在線消費額同比增長將近18%至52.7億美元,較該機構此前預期額高約4%。對于沃爾瑪來說,打造一個像樣的網上商城勢在必行。
在與亞馬遜的電商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的沃爾瑪,為數不多的可用工具之一就是低價了。此前沃爾瑪也曾在黑五熱銷季打出價格戰,沃爾瑪全美全線產品緊盯亞馬遜的產品價格,亞馬遜什么價格,沃爾瑪也什么價格,力爭在比價項目上略勝一籌。但作為實體零售企業,沃爾瑪的運營成本遠高于亞馬遜,后者的“自營+速遞”模式經過十幾年運營已經相當成熟。因此,沃爾瑪當時的舉動頗惹爭議。
除了價格,觀眾們不看好沃爾瑪和亞馬遜硬碰硬還有其它原因,亞馬遜的全套服務實在深得人心。據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Gene Munster估算,目前有44% 的美國人口居住在距離亞馬遜物流中心20英里的范圍內,從2005至2016年間,這一比例從不到5% 上升到了44%。也就是說,盡管周邊服務已經十分出眾,亞馬遜還在繼續加快其物流網絡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周邊服務。同時,亞馬遜Prime用戶可以享受的快速送達、免費視頻等眾多服務,也有效地為亞馬遜加碼。
從收購1號店到合作京東,沃爾瑪的線上渠道還在探索中,僅僅從價格上叫板亞馬遜意義不大。要爭取到被亞馬遜的高品質服務“慣壞了”的消費者,沃爾瑪這個實體零售業大佬和新生代網絡零售商們一樣,從網上商城配置到產品物流配送的諸多環節,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