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印度的電商市場,亞馬遜力甩Snapdeal攀上第二大交易量的寶座。
印度刊物《電商時代》報道亞馬遜在線零售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4%飆升至21-24%。
看到這個數字,小編只想說一句,迅猛啊~
但其老對手,當前印度電商市場的領頭羊——Flipkart,應當有一些危機感了。就市場份額來看,不降反升。從去年同期43%的份額將至37%,而Snapdeal則是由19%將至14%。
如此看來,亞馬遜將Snapdeal和Flipkart的蛋糕搶走了不少。
戰果雖喜人,戰爭過程卻是經歷了不少的磨難。從目前的形式來看,盡管F仍占據印度霸主地位,似乎是亞馬遜無法動搖的,但亞馬遜的這場艱難的東南亞戰爭,已經將競爭目標從缺乏必要的基礎設置或資金的小型公司轉移到大型跨國公司,蠶食了小蝦米之后,日漸撐大的胃口絕對不會輕易放棄享受大魚美味的機會。只是這個時候需要的仍然是時間與耐心。
此刻不知道Flipkart是否像手機上即將被刪除的APP一樣在不停顫抖啊顫抖啊顫抖呢?
印度作為被各國盯上的電商市場之一,其迷人程度僅次于我天朝,因此它也成為美國各公司搶占的下一個目標,堪稱打入東南亞進而挺進亞洲的先鋒地。
當然不只有米國覬覦這片地,我們的阿里——杰克馬也早已在這篇神奇的土地上部署好了一切。而前段,印度政府也在積極修訂針對國外企業修訂的規章制度,允許FDI(外商直接投資)在所謂的“市場模式”下進行對印度線上商品或服務進行100%的直接投資。盡管該項政策仍有諸多限制,但總體而言還是對國外投資者開了綠燈,這使得印度更成為“外國投資人”眼里的香餑餑了。因此,各巨頭之間的競爭和廝殺之激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凡事都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積極與明朗的前景背后,是印度電商需要克服的落后的客觀條件。如待發展的物流,互聯網的普遍性,以及傳統的現金結付方式。
毫無疑問,對于如此多的強勁對手,亞馬遜非常清楚對方都是什么角色,“吃我的大魚”或者“我要吃的大魚”。
“字典里就沒有一個怕字”的Amazon目前在試圖利用自己的Prime業務繼續進攻,擴展市場份額,并暗暗打擊Flipkart和Snapdeal這些大公司。
腦補一下:拿著刀叉的亞馬遜沖著獵物喊:“大魚~我來咯~“ 我們且待后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