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現在打醬油多是瓶裝的,標簽上的那些文字都是什么意思?我們還是先從看標簽開始吧。
很多人對酒都很有研究,白酒說得出醬香還是清香,紅酒是半干還是干紅,而對我們每天幾乎都要吃的醬油的一些指標卻不甚清楚。以前常去打散裝醬油,選擇極少,現在市場品種繁多,頭抽、生抽、老抽、一品鮮,選哪種醬油也成了問題。有人會說當然是價格貴的好,但實際上也有做什么用的問題,消費者應根據不同用途來選購不同的專用醬油。
現在打醬油多是瓶裝的,標簽上的那些文字都是什么意思?我們還是先從看標簽開始吧。
醬油標簽解讀
從醬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還是脫脂大豆,是小麥還是麩皮。另外要看清標簽上標注的是釀造還是配制醬油。如果是釀造醬油應看標注的是采用傳統工藝釀造的高鹽稀態醬油,還是采用低鹽固態發酵的速釀醬油。釀造醬油通過看其氨基酸態氮的含量可區別其等級,一般講是含量越高,品質越好。氨基酸態氮含量≥0.8克/100毫升為特級,≥0.4克/100毫升為三級,兩者之間為一級或二級。拿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李錦記醬油來說,其精選生抽醬油的氨基酸態氮≥0.8克/100毫升,為特級;金標生抽的氨基酸態氮≥0.70克/100毫升,是一級,錦珍生抽的氨基酸態氮≥0.40克/100毫升,三級蒸魚豉油的氨基酸態氮≥0.55克/100毫升,就是二級。當然醬油也不能只看氨基酸態氮含量,還要考慮風味和口感等因素。
在醬油標簽上還標注有供佐餐用或供烹調用,兩者的衛生指標是不同的,所含菌落總數也不同。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衛生指標較高,如果是供烹調用的,則千萬別用于拌涼菜。
鑒別瓶裝醬油的質量
搖晃瓶子,看醬油沿瓶壁流下的速度快慢,優質醬油濃度很高,黏性較大,搖起來會起很多的泡沫,流動慢,劣質醬油濃度低,搖動后只有少量泡沫且容易散去,像水一樣流動較快。
看瓶底有無沉淀物或雜物,如沒有則為優質醬油。
再看瓶中醬油的顏色,正常的醬油色應為紅褐色或棕褐色(市場上及少見的白色醬油除外),品質好的顏色會稍深一些,有光澤而不發烏。但如果醬油顏色太深了,則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氣、滋味相比會差一些,這類醬油僅適合紅燒用。
打開瓶蓋后,未觸及瓶口,優質醬油就可聞到一股濃厚的醬香味和酯香味,劣質醬油香氣或有異味。
滴幾滴醬油于口中品嘗,優質醬油味道鮮美,咸甜適口,味醇厚,柔和味長。而劣質醬油嘗起來則有些苦澀。
生抽VS老抽
“抽”是工業用語,醬油的制作過程是發酵到成熟,最后抽油。在南方總體來說淺色醬油是生抽,深色醬油叫老抽。
生抽
正常工藝釀造,適合用來炒菜調味,保持菜肴原色原味,也可以用于涼拌、蘸點和腌制。
其含鹽量高,味咸,因此使用量要適當。加熱時間要控制好,因為醬油加熱時間過長容易變酸,影響味感。
老抽
生抽加入焦糖色。老抽色澤紅亮,濃稠適中,醬香味濃,適合用來上色,紅燒,燜燉各種菜肴。
老抽加熱時間不宜過久,防止味道變酸。
頭抽
是生抽的一種。其來源還要從豉油的制造說起,黃豆蒸熟后加進面粉、種曲發酵;發酵后的黃豆放進缸內加進鹽水生曬3至4個月后成熟便可抽取醬油,這頭一遍曬成的豉油就是頭抽。
頭遍豉油抽走后,會在缸內再注入鹽水進行第二遍曬制,抽油得二抽,如此類推,一缸豆最多可曬成4遍豉油。3遍、4遍之后曬成的豉油(即三抽及四抽),質量會較遜。原理就好像泡茶一樣愈泡愈淺,只有頭二泡最濃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