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在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中,環比下降的城市增至49個,比上個月多了15個,持平的城市為16個,而環比價格上漲城市的漲幅均未超過0.2%。環比降幅比較明顯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九江、岳陽、沈陽、寧波、南昌、無錫、徐州、南京。
此外,與2010年同月相比,在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比10月份增加了2個。漲幅回落的城市達到61個,比10月份增加了2個。11月份同比漲幅在5.0%以內的城市也為61個,比10月份增加了4個。
業內人士稱,“全國房價下降趨勢確立后,一二線城市房價下降趨勢更快、勢頭更猛。”業內人士說“接下來數月,隨著環比價格的下降,以及同比價格下降城市的增多,新建商品住宅同比漲幅將繼續下滑,房價跌幅逐步擴大。預期未來半年左右,全國房價將總體上保持環比下跌狀態,明年二季度可能止跌或跌幅縮小。”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記者“綜合統計局數據可以看出,繼10月全國城市房價拐點出現以后,11月城市房價拐點加深,下調幅度增加,調控效果愈加明顯。”
張大偉稱,在70個指標城市中,房價環比平均出現了下調,但是也明顯地出現了跌幅不同的現象,其中限購最嚴格的一線城市,平均環比下調幅度達到了0.35,而執行限購城市的40個城市中環比平均下調了0.23,非限購的30個城市環比下調幅度為0.13。
“可見限購依然是調控政策中比較有效的政策。也促進了房價拐點的出現。”張大偉指出“環比房價下調超過0.5的6個城市中全部為限購城市(沈陽、寧波、南昌、無錫、徐州、南京),限購的40個城市中有30個城市出現了房價環比下調,7個城市房價停漲。”
另據記者了解,伴隨房價下行城市增多,部分城市住宅市場正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11月份7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杭州)中一手住宅供求比大于1的城市分別為北京、廣州、深圳、成都和杭州。其中杭州的供求比依然最高,達到3.50,其次為深圳和北京。其中深圳從10月的1.39增加到11月的3.29,已超過2008年10月的高位3.25。
德佑地產市場中心研究主任陸騎麟告訴記者,接近年關開發商推盤動力消退,當前開發商的首要任務是去庫存。“進入12月后,前期以大幅折扣吸引客戶的現象也日益減少,這段時間內購房者對房價調整的預期依舊沒有改變,因此12月的成交量想要有所突破仍然存在較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