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先生在購買房子的時候,根據圖紙特地選擇了避開電梯井的房子,可交房的時候卻發現,他的房子緊挨著電梯井。經過近一年的交涉,海峽國際社區的開發商依然沒有解決問題。昨日,再也受不了電梯噪音污染的他,撥打導報熱線968801反映開發商的欺騙行為。
昨日,海峽國際社區售樓處給導報記者回復:無法換房。
反映:錯誤戶型圖誤導業主
海峽國際社區二期17號樓1302的業主龔先生撥打導報熱線反映,2010年3月,他在售樓處買單身公寓時選的是1303號房,并交錢簽了購房意向書??珊髞硭J真看了戶型圖發現1303是挨著電梯井的,他了解電梯噪音騷擾的情況,于是向售樓處要求換成1302的,因為戶型圖顯示1302是靠消防樓梯的。但當時售樓處不同意換房,要換房的話得交3000元。后來他交了2000元,把1303換成了1302。
2011年5月交房時,龔先生卻發現房子跟戶型圖恰恰相反:1302挨著電梯井,1303挨著樓梯。于是他向交房的人反映,但對方只承認是圖紙錯了,也沒給具體的解決方法。而龔先生當時抱著也許電梯不會那么吵的僥幸心理,拿了鑰匙買了家具住了進去。
龔先生說,開發商的這種行為涉嫌故意欺騙。
煩心:業主經常深夜被吵醒
龔先生告訴導報記者,現在造成他困擾的,就是電梯噪音。他的愛人已經懷孕6個月了,還得忍受噪音污染。每天晚上,電梯運行靠近時,就有類似地鐵的沉悶聲音,隨著電梯時停時走,聲音也時有時無,導致他經常睡不著,即使有時入睡了,也會被吵醒。
他查閱了相關資料才知道,電梯噪音屬于低頻污染,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的影響。低頻噪音遞減得很慢,能夠長距離奔襲和穿墻透壁直入人耳。人被迫接受這種噪聲,容易煩惱激動、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如果長期受到低頻噪音襲擾,容易造成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各種神經官能癥,甚至影響到孕婦腹中的胎兒。龔先生向物業反映后,物業請廈門嘉達聲學公司來檢測噪音,結果顯示噪音超標。
一年來,龔先生多次向售樓處反映情況,要求處理,但至今都沒得到解決。而當時賣房給他的售樓人員小魏則一直表示沒辦法,最后才說不行就退房。龔先生則認為,當時購房的時候價格每平方米15000多元,現在漲價了幾千元,退房的處理辦法不是很無賴嗎?龔先生說,他到處尋找海峽國際社區的開發商辦公地,結果卻無法找到。只知道投資商是廈門滕王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商是建明(廈門)房地產有限公司。
售樓處:交房后想換房沒辦法
昨日下午,導報記者前往海峽國際社區采訪,售樓處的工作人員表示,相關負責人都不在,休假了,沒辦法接受采訪,五一放假結束后再來采訪。
隨后導報記者聯系了售樓處的小魏,小魏告訴導報記者,如果是交房以前發現問題,還可以換房,可是交房后,房子都賣光了,想換房也沒辦法。圖紙出錯的原因,是把17號樓和18號樓的圖紙合在一起使用,18號樓的現狀跟圖紙是一致的。
至于解決方案,小魏表示,龔先生反映的情況他有向上級反映,可是龔先生并沒有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出具體的要求,如果龔先生提出具體要求,他會負責向公司申請。
導報記者將繼續關注此事的處理進展。
相關案例
臥室緊挨電梯噪聲難忍
開發商被判降噪并賠償
原告程某的住房緊臨電梯,長期受到電梯噪聲困擾,在與開發公司協商不成的情況下,程某將開發公司告上法庭。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認定噪聲確實超標,判令開發公司采取措施降噪,并賠償程某損失1萬余元。
2004年,程某購買了位于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路的一套住房,入住后程某發現自家的臥室、衛生間與樓里的電梯毗連,3部電梯運行的噪聲過大,影響了自己休息。為此,程某找到開發公司,要求其采取措施,但開發公司置之不理。
2006年4月和2007年2月,程某兩次委托相關檢測部門對自家的主臥、客廳的噪聲進行檢測。檢測報告顯示,噪聲確實超過了國家標準。于是,程某起訴到豐臺區人民法院。
相關資料
根據《住宅設計規范》第5.3.3條規定:電梯不應與臥室、起居室(廳)緊鄰布置。凡受條件限制需要緊鄰布置時,必須采取隔聲、減振措施;而《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第6.8.1條第五款也規定:電梯井道和機房不宜與有安靜要求的用房貼鄰布置,否則應采取隔振、隔聲措施;除此之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第3.3.4條亦規定:廚房、廁所、電梯機房不得設在臥室與起居室的上層,亦不得將電梯與臥室、起居室相鄰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