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再度洗牌 虧損企業出局
房企退市轉行無需大驚小怪(市場觀察)
近日,隨著杭州金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進入司法程序,艱難過冬的房地產市場再現退市潮。尤其是在本輪樓市調控政策的高壓下,全國各地房價下跌、成交量萎靡,導致幾年前紛紛涌入房地產市場的許多中小房地產公司如今入不敷出、資金斷裂現象嚴重,不得不選擇退市或轉行,房地產市場或將面臨再度洗牌。
房企涌現退市潮
曾經風光無限的房地產行業如今已成為爭先恐后逃離的板塊。除杭州金星外,短短幾天,又有杭州錦繡天地、廣東順德廣德業等兩家房地產公司宣告破產,房地產市場的“退市潮”正不斷涌現。
事實上,一些對房地產領域涉獵不深的公司早已萌生退意。2011年以來,僅北京就有473家具有資質證書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效期屆滿后未依法申請延續,或工商營業執照已注銷,意味著這47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從北京樓市退出。此外,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數據顯示,去年北京新設立外資房地產企業129家,同比減少55.82%。
對于房地產市場紛紛涌現的“退市潮”,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表示,由于拿地的壓力以及潛在的利潤空間比較小,一些房地產項目公司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說有很多房企營業執照屆滿后沒有申請延續,或工商執照已注銷。另外,有些項目公司,開發樓盤交樓后,也會面臨著注銷。整體來看,注銷量較前幾年比有了很大上漲。
“房企大量退出,對購房者來說,或許是個利好消息。”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微博)認為,隨著房企退出數量的不斷增多,將會倒逼更多原本仍在觀望中的開發商盡快采取降價促銷措施,以期獲得更多的資金渡過難關。
房市退燒導致投資降溫
相比于此前只要與房地產沾邊的上市公司股價就蹭蹭上漲,到2011年三季度以來地產股幾乎是“萬綠叢中不見紅”,房地產行業瘋狂暴利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共有3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布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有13家房企凈利潤出現續虧、4家房企預減、6家房企首虧,占據總量的70%。房地產公司業績的大幅下滑無疑是當前房地產市場“退燒”后的真實寫照。
房產市場的退燒也使得房企的投資熱情逐步降溫。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6.92,環比回落0.97個百分點,同比回落6.06個百分點,這是國房景氣指數連續10個月下滑。
“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土地購置情況等方面看,整個行業仍處于繼續降溫狀態。”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蘇艷表示,由于政策一直強調不會放松,開發企業信心不足,拿地、開工熱情不高,預計這種下滑態勢會持續探底,在三季度前后可能探至底部。
房企轉行重新洗牌
事實上,隨著房企退市潮的到來,房地產市場將會面臨重新洗牌。此前不論是實業還是非實業企業紛紛涌入房地產市場,產生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做房地產”的病態現象。那么在退市潮涌現下,這些以前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外行是否能逐漸被洗出來呢?
“大部分都會被洗出來,也有個別洗不出來了,因為他們將從中死掉。”楊紅旭表示,最近包括杭州幾個企業破產,就是因為介入房地產行業之后損失太大,拖累了整個母公司的盈利包括運營情況,所以這種企業可能真的就破產倒閉了,大部分企業都會因為房地產市場不斷調整,行業趨向理性,在其他行業尋找投資機會。
“非房地產主營業務企業,在本輪調控中逐漸回歸主營業務,轉讓房地產公司股份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張大偉表示,在樓市調控不松動的前提下,目前這一輪房企注銷或退市的風潮還會繼續蔓延下去。在這輪調控中,除了銷售量有所下滑,房企之間的集中度也有了明顯的集中。
不僅如此,在市場降溫的背景下,即使是此前主營房地產的內行公司也主動進行了調整,向其它產業轉型。以經營高端房地產為主的廣州星河灣宣布進軍白酒行業。中房信和復地則主動退市,兩家企業都計劃在母公司體系內獲得新的資源整合與重組。
楊紅旭認為,房企退出潮的出現,會使得市場的集中度提高。此前原本為逐利而來的資本會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專業的房產開發商公司存活下來,這對整個行業而言,起到了去蕪存菁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記者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