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近年來,陶板幕墻憑借其節能、環保、保溫、降噪等特性完勝傳統墻磚,作為國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中所提倡的新型環保建材,已在國內取得市場認可,未來的市場空間可謂巨大。在本次上海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建筑陶瓷及衛浴科技精品展覽會上,記者對這種異軍突起的建筑幕墻材料“新貴”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國家低碳節能政策的指引下,許多實力雄厚的陶板幕墻企業迅速完成了產能布局與擴張,并推出了自己的優勢產品。站在萬利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100平米的展廳內,記者就被其低碳環保幕墻材料Top陶板品牌所吸引。這家成立于1991年的福建泉州陶瓷品牌,經過企業戰略的轉型,已經成為了擁有16條國外進口生產線,全球最大規模的陶板生產基地。自去年于韓國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后,萬利就將“全球陶板科技引領者”確立為企業愿景。據記者了解,國內具有相同愿景并已經或謀劃上馬陶板項目的企業不少于兩位數,節能、環保的陶板幕墻已成為大勢所趨。
然而,所謂“新陶板時代”的發展是否就此一帆風順了呢?其實不然。當下可以預見到的就會出現“內因”和“外因”兩個困局。
首先是“內因”,隨著某些大企業的盲目擴張與不少中小陶板作坊的加入,造成了市場的產能過剩,行業技術門檻的逐步降低,模式的簡單復制,競爭將日趨激烈,陶板無序競爭的大環境正在形成。其次是“外因”,房地產限購、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增加、次貸危機、出口受阻等,產業上下游的競爭環境趨于惡化也給建陶行業帶來了壓力。
在變局之中,不少已經轉型的企業必須要再次經歷這種“陣痛”,去尋求品牌突圍的道路。在本次國際建筑陶瓷及衛浴展覽會上,記者巧遇了萬利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瑞彪。吳總表示,參加此次的展會,主要是為了展示企業形象,讓TOP品牌更深入的被了解,吸引更多的業主、設計師、開發商和經銷商,讓大家更了解萬利企業的實力。據悉,本次為期四天的展會上,僅是對萬利TOP陶板感興趣的參觀者就達到五萬人次之眾,現場準備的5000份宣傳資料更是供不應求,不少參觀者甚至慕名而來,可見陶板品牌突圍之路方興未艾。
記者同時也走訪了其他幾家參展的陶板大品牌,負責人均表示,在這種大環境下,面對如此多的跟進者,并不打算在產量上與之較量,對內要選擇在技術創新上發力,對外要強化品牌,形成品牌突圍的模式。簡單模仿、內耗打價格戰只會重蹈諸多建材前輩們的覆轍,陶板市場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怎樣共同把蛋糕做大,在這個過程中,每家有責任心的“突圍企業”都將成為貢獻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