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士在找工作時,會把工資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社保繳費基數比例怎么算的?和工資有什么關系),而作為剛剛畢業的95后而言,他們找工作的時候是否會在意薪資呢?記者走訪招聘會發現,不少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雖然都很注重個人興趣和企業發展空間,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在意薪資,他們在找工作對薪資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其他因素都合適,但薪資離他們的期望值太遠的話,他們最后也會選擇放棄。
薪資水平是95后畢業生擇業重點考慮因素 記者 陳曉攝
薪資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近日,職場社交平臺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職場觀”洞察調研發現,年輕人其實很在意工資,第一份工作中1/3的薪資遠低于預期。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領英調研發現,年輕人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資水平,百分比達到44%。位列第二的是企業文化,占比37%,而工作內容本身則排在了最后,只占19%。當被問到“是否愿意接受一份薪資水平較低,但工作本身很有意義的工作”時,超過七成的年輕人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們認為薪資水平是衡量自身價值的重要標準,哪怕工作內容再有意義也不能犧牲。
趕集網發布的《2018年畢業生就業報告》也顯示,2018年95后應屆畢業生期望薪資的均值為6174元,其中9.5%的畢業生希望月薪超過10000元,而40%的畢業生對月薪的期望都超過8000元。與往屆生相比,應屆生對薪資的期望更高。調研數據顯示,薪資水平和工作強度占比超50%,成95后畢業生擇業重點考慮因素。
薪資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找工作的時候我會首先考慮這份工作是否適合我,是否是我感興趣的,企業發展空間如何,不過,這些因素考慮之后,薪資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高校應屆畢業生小盧表示,雖然說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但是薪資也不能太低,如果太低,那么養自己都有難度,而且感覺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肯定,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
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職場觀”洞察調研發現,近1/3的年輕人在第一份工作中的薪資水平遠低于預期,這也是他們選擇跳槽換工作的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在以往父輩職場人的觀念中,職場起步期的年輕人不應該太在意工資,甚至年輕人工資低、吃點苦都是理所當然。但現在的年輕人更加理性,對于付出的回報和自我權益的保護看得很重。雖然工資不能成為衡量一份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但合理的工資和晉升是對年輕人自身價值的一份肯定和尊重。”95后職場新人趙峰說。
根據實際合理調整期望薪資
高校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雖然會在意薪資,把薪資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他們并不會把薪資作為擇業的唯一因素。有著多年職場經驗的張先生表示,高校畢業生找工作看重薪資無可厚非,但是首先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和市場的情況,合理設定自己的薪資期望值,只要不是把薪資作為首要標準就可以,要從長遠考慮,盡量選擇給自己發展空間比較大的工作崗位。
有關專家表示,大學生首先要清楚自身第一份工作想要獲取的是什么。一個人的第一份工作是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在人生職場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個時候過于看重薪資往往會容易失去一些很好的鍛煉機會。大學畢業生應當考慮自身工作能力,調整好心態,做好正確的自我定位,根據就業實際來調整自己的薪資期望標準。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在工作中要不時地反思自己:“我能做什么?我應該做什么?”不斷地去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逐步獲取高額的薪資,從而更好地去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