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95后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調查報告引來網友熱議(95后求職偏好和特點:“興趣愛好”是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會,在這些職場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離職的案例似乎越來越多。
為什么95后經常辭職?職場新生代離職3大原因
“說走就走”的背后,是源于他們的草率沖動或個性使然,還是,因為年輕給予了他們更充足的勇氣,更多元的選擇?
綜合中新網、《中國青年報》等
職場新生代離職3大原因
一、事與愿違:“工作不是我當初想的樣子”
“其實誰也不想這樣跳來跳去的,真的很累,但如果內心對自己對未來還有一小點期許,就會不斷去尋找自己想做的。”去年7月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大學的郭霞說。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畢業不到一年就已經“閃辭”了五次。郭霞大學畢業后通過校招進入西安的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初入職場,她很快發現這家公司并沒有當初面試時介紹的那么美好,每天加班到深夜,還要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她感到很失落,沒干多久就決定辭職。之后她在西安找了三份工作,不過,總是堅持不久就辭職。
今年6月初,郭霞坐上了去往杭州的火車,她想在那里尋找滿意的工作,盡管這個決定遭到家里人反對。到了杭州,她曾在一天內參加了四個公司的面試,奔波求職,她最后選定了一家互聯網公司,但也只在那里工作了兩周。如今,郭霞在一家公司做新媒體編輯,這已是她畢業之后的第六份工作。與郭霞一樣,因工作“事與愿違”而辭職的還有李琦。去年6月,李琦畢業于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24歲的她,在畢業后的第三個月,她就有了第一次辭職經歷。“天天加班,太辛苦了,招我進去是頂替別的崗位,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李琦說,面試的時候感覺公司挺好,可是進來發現實際工作完全是另一番模樣。
二、關于薪資:“工資太低了,不夠養活自己”
95年的許娜在工作的第四天就閃辭了,原因是工資低。
去年7月在黑龍江一所大學本科畢業的她,因為考研失利無奈踏上求職路,7月初她在北京的一家保險公司入職,工作僅四天,她就辭職了。
“工作很累,還沒有底薪,薪水低得可憐。”許娜說。
辭職后,許娜一直蝸居在一家小旅館,8個人一間房,她交了一個月房租,打算工作穩定再租房。對于住處,她沒什么要求,覺得如今的上下鋪生活和大學宿舍差不多??雌饋硐駛€假小子的許娜對自己未來的職場之路很樂觀,她說,北京那么大,肯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三、沖動:“離家太遠了,就辭了”
1994年出生的張藝,去年在山東一所大學畢業后直接去了廣州一家報社工作,今年3月提出辭職。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自己是河北人,父母希望她以后能在北方工作。“主要是離家太遠了,就辭了,還有就是覺得生活作息不規律。”張藝解釋,因為在報社上班,作息很不規律,會熬夜,所以感覺還是不太行。今年5月份,張藝到北京找工作,換了一個大城市,她坦言剛開始找工作確實很困難,似乎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當初也想過隨便找一個先上著班,但還是過不了心里那一關”。在北京求職期間,張藝一邊找工作一邊租房,那是她感覺最艱難的時期,如今張藝有了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這次的工作離家近,感覺會一直做下去。”
數據:大學生畢業半年內平均離職率超過30%
如今,大學畢業生短時間內的頻繁跳槽已不是個例。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2018年的調查報告顯示,2017屆中國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3%,與2016屆(34%)基本持平。
這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為23%、42%。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離職率為13%,非“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離職率為25%。
麥可思研究院今年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也指出,2017屆本科畢業生在半年內離職的人群有98%發生過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48%)、“薪資福利偏低”(42%)。據報道,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顯著縮短,95后平均7個月就離職。報告指出,日前,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出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后則是3年半,而90后驟減到19個月,95后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洞察”還發現,職場人第一份工作在行業選擇方面呈現顯著的集中化趨勢,超過1/3的95后畢業生進入了互聯網和金融行業;而第一份工作往往都不是職場人的理想工作,日后轉行比例逐年增高。與此同時,第一份工作的行業選擇卻呈現出顯著的集中化趨勢,學生畢業后越來越熱衷于進入時下最熱門的行業。對于90/95后來說,最熱門的行業分別是互聯網和金融,這兩大熱門行業共吸納了超過1/3的95后畢業生;而在90后畢業時,這一數字還只是1/4。
95后,請珍惜自己的試錯資本
離職,并非具有天然的原罪,一份契合自身喜好的工作,有時可能確實需要不斷地去尋找,去試錯。也因為95后的“年少輕狂”,才有了可以不斷試錯的資本,正如白巖松曾對大學生們所說:“年輕的最大魅力就是不斷犯錯誤,而有時間去改正。”可是,試錯資本有朝一日總會用完,一次又一次的離職能否給個人的職業生涯增添砝碼,能否不斷修正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否讓自己不斷成長,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