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今年以來,我國各地人才競爭激烈,但是制造業用工困難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始終緊缺,優秀大學生的招募依然是制造業的一個“難題”。
近日,智通人才網對東莞的大學生進行線下調研,了解他們對制造業的看法,來為東莞制造業招聘高素質人才出謀劃策。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對于制造業還是存在一些“偏見”,個性化發展需求和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成為關鍵。
制造業企業實習崗位與專業不符
本次調研針對在校大學生,選取的已經實習和未實習學生樣本基本對半,但在已經參加過實習的學生中,僅有10%的學生到制造業企業實習過。
“東莞大學生不去制造業企業實習的主要原因是,專業不對口、沒找到制造業企業里面合適的實習崗位,以及沒有良好的學習機會。”該調研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智通人才就業顧問建議企業發布崗位時凸顯崗位的管理與決策性質,各項崗位要書寫明確,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
不去制造業并非因為“檔次不高”
在校大學生眼中的制造業工作是怎樣的?數據顯示,在校大學生對于制造業存在一些“偏見”。
有42.99%的大學生認為在制造業企業工作滿足不了個性化發展需求;40.5%的大學生認為社交范圍相對狹窄,18.7%的大學生認為制造業檔次不夠高。
業內人士認為,通常認為制造業招人難的原因是大學生覺得制造業檔次低,但是數據表明,影響大學生進入制造業與否的關鍵是個性化發展需求和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
造成大學生對制造業企業工作有這樣的看法,是否跟大學生擇業觀念有關呢?本次調研顯示大學生就業最看重的一些因素。
有38.94%的大學生認為在制造業企業晉升需要時間較長,這就降低了大學生進入制造業企業的積極性。
智通人才就業顧問王茜認為,無論在何種行業從事,在任何企業工作,晉升空間都是和自身能力成正比,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和歷練。所以,大學生應該給自己做好職業規劃,在入職前與企業進行溝通,明確發展空間和方向,這樣就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創新企業和品牌影響力更被看重
在本次接受調研的大學生眼中,哪些企業是具有“發展空間”的?
中國營業收入排在前三的制造業是中石化、上汽集團和東風汽車,華為排在第四位。但調研顯示,64.80%的大學生最想去的制造業企業是華為。
不少學生選擇華為,是因為華為的創新文化和品牌影響力較大,同時大學生認為其比國企的晉升空間強,福利相對較好。
此外,數據顯示74.45%的大學生認為良好的雇主應該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70.72%的大學生認為良好的雇主應該提供完善的培訓。
王茜建議,制造業企業應該多走進高校舉行宣講會(校招),通過與大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增加大學生對制造業企業運行機制的了解。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要完善人才培養與晉升機制,完善企業績效考核,及時對績優的員工進行加薪或獎勵。(記者/龔名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