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重要但非唯一價值取向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薪酬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價值取向。人社部門調查的結果表明,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62.8%的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最關心的因素是職業發展空間;對于薪酬福利的關注度則位居其后,約占62.6%。
今秋以來的招聘會上,一些人力資源部門的“老法師”也說,大學生應該更重視在工作中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在工作中有所學才是最重要的。“當然,仍有些學生因為過于重視薪資和工作地點,忽視了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
對此,擁有20年就業指導工作經驗的二工大招生就業處處長經曉峰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當代95后畢業生在就業選擇問題上比較自立、自我,與傳統觀念相比,“薪酬絕非他們的第一選擇”。對于企業,他們更看重是否適合、有無興趣等,往往將多重因素視為考量依據。
比如,95后可能對企業領導人十分看重,認為“找好、找對老板”很重要,因為這是企業文化標志所在。在新一代求職者眼中,用人單位是否具有品牌效應,甚至有無偶像氣質,乃至有無人文關懷等,都對就業具有決定性意義。“總之,比起薪酬來,情懷、感情等軟性要素同樣不可或缺——這其實也是關于就業更為成熟和理性的思維方法。”
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認為,與往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的情況相比,以95后為主的2017屆大學生更加注重個人成長空間和未來發展前景,對于薪酬福利方面的關注度則有所下降。可見,95后在步入職場之初、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相當務實,且具有一定前瞻性,并不是像有些網絡輿論所擔心的那樣“玩世不恭,缺乏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