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蹺拇指少指手指
核心提示: 初二學生小祺(化名)迷戀網絡,網癮極重,說教無用之后,家里采取“圈養政策”:上學讀書學習,放學回家做作業,不可越電腦的雷池一步。當爸的像上了發條,時時刻刻緊繃著弦,生怕孩子偷摸著去上網。
N本報記者 莊奕燁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3月20日,北京新東方國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張秀云教授來到泉州開“家長會”,給泉州現代中學、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的家長們主講了一場名為“新思維家庭教育”的講座,為泉州父母在家教中遇到的種種疑難雜癥“診脈開方”。
孩子的教育
家長要負擔80%
初二學生小祺(化名)迷戀網絡,網癮極重,說教無用之后,家里采取“圈養政策”:上學讀書學習,放學回家做作業,不可越電腦的雷池一步。當爸的像上了發條,時時刻刻緊繃著弦,生怕孩子偷摸著去上網。
過了一月,學校老師投訴:孩子已經很多天沒來上學了。老爸一怒,滿大街進網吧找孩子,走了幾家黑網吧之后,才發現小祺跟一女生正聊得歡,這邊叫“老婆”,那邊稱“老公”的。心里火苗一躥,老爸也沒顧著網吧里那么多人,給孩子火辣辣地甩了一巴掌。
專家點評: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才占20%,家庭教育要占80%。張秀云教授表示,古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早已證明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少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教育都交給學校的做法無疑是錯誤的。
給孩子多蹺拇指
少指手指
孩子正學畫畫,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脾氣也犟,說不畫,就不畫,三輛馬車也拉不動。為了讓他靜下心來專心學畫畫,家里人可沒少花心思,可對孩子一點轍都沒有。
有人給想了一招:某天,一親戚到家,見面就夸,“孩子,這畫啊,真漂亮。聽說你是這里的小畫家,我們都專門來請你去北京參賽呢,畫好了,還能掛在人民大會堂呢。”一言激勵,孩子就像“大力水手吃菠菜”,興高采烈地畫畫去了,捧著一堆的畫作說要去參賽。
過段時間后,親戚再上門了,手里拿著定制的獎狀,見面再夸,“這畫在北京都拿了獎嘍,瞧,這是發的獎狀呢”。孩子一看,高興極了,以后再也不用人催,自己都會經常畫畫學習了。
專家點評:“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張秀云教授指出,家長要適時適度地贊美孩子,有時候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也可以。在家里,要多給孩子蹺拇指,為他鼓勵叫好;少用手指,指七道八,給孩子施加壓力。當然了,家長的鼓勵也要適時適度,過猶不及。
身教勝于言教
教孩子先表里如一
在客廳里,兩個小孩相伴嬉戲玩耍,因一個塑料汽車而起爭執,6周歲大的小佳(化名)手指著與其爭搶玩具小朋友,破口大罵:“哇,塞林母……”恰好,爸爸剛出房門,正聽到他爆粗口,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打死你這小兔崽子,我叫你他媽的別罵人!啊,以后還敢不敢罵人?”
專家點評:身教重于言傳。父母教育孩子,重要的是身教。作為家長,必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樹立榜樣。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