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上課禁用手機,是該認真上課了。”昨日,福建工程學院學生小陳在微博上曬出了教室一角的手機架,同學們在上課前將手機放到架子上,架子上還寫有“文明課堂 拒絕手機”的字樣。該微博迅速引發網友熱議,有人支持,也有人質疑:“這樣的約束真的有效嗎?”
記者昨日聯系了小陳,他告訴記者,去年9月管理學院就在院內率先推廣“移動手機袋”,上面標注有座位號,老師可以用來點名點到,每天上課前由學習委員收集并將手機上交情況報告給輔導員。“這學期推廣到其他院系,學校在公共教學樓內設置了很多手機架,一次最多可以存放80部手機。”
對于現在“無機不歡”的“低頭族”們來說,遇上這樣的強制性課堂規定怎么辦?小陳說,同學們大多能理解。“我們上專業課玩手機的人挺少,老師要求交大家基本都會交,執行力度比較大。”
對于這樣的規定,許多網友表示并不新鮮,福州大學陽光學院、江夏學院等高校都曾先后執行過,但效果并不理想。江夏學院一名大二同學告訴記者,去年經貿學院就曾試行過,但只堅持了兩星期。
更多人擔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執行效率會大打折扣。網友“鹿邊有朵向日葵”說:“現在的人何止一個手機呀,隨便丟個放那兒做個樣子應付了事,關鍵還是要靠自覺。”
也有人質疑,這種存放方式是否安全,如果手機丟失誰負責?
福建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團委書記王老師表示,現在不少大學生都有很強的“手機依賴癥”,去年學院借新生開學之機推廣“文明課堂”,希望他們一開學就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對自己學習有好處,也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王老師說。“這是一項長效工作,不能光靠一兩所學校來推動,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會繼續堅持下去。”王老師說,下一步學院考慮推廣“無機生活”,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到閱讀、運動或與人交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