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您現在的位置: 閩南網 > 教育 > 校園 > 正文

廈門校園大討論:校歌,離我們是近是遠?

核心提示: 有人說,校歌是一種文化。不少離校多年的校友說,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聽到熟悉的校歌,總會在腦海里重游校園,找回那份“歸屬感”。可是,說到校歌,也有人茫然無措。校歌,離我們是近是遠?

  有人說,校歌是一種文化。不少離校多年的校友說,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聽到熟悉的校歌,總會在腦海里重游校園,找回那份“歸屬感”。可是,說到校歌,也有人茫然無措。校歌,離我們是近是遠?

  近日,省教育廳發文,要求全省中小學校做好校歌創作暨演唱工作。為推進全省中小學校歌的創作、演唱,還擬于今年12月下旬舉辦全省首屆中小學校歌大匯唱。

  導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廈門,不少中小學已有自己的校歌,但沒有校歌的占大多數。對于校歌創作、演唱,一線中小學教師、家長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但同時提出,創作校歌“急不得”,校歌一定要體現出學校的特色與風格,同時還要有很好的傳承性,利于傳唱。

事件我省將舉辦首屆校歌大匯唱

  近日,省教育廳發文,要求全省中小學校做好校歌創作暨演唱工作。為推進全省中小學校歌的創作、演唱,還擬于今年12月下旬舉辦全省首屆中小學校歌大匯唱。

  省教育廳說,校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底蘊,不僅有利于塑造師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還有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創作、演唱校歌愈來愈受到全省各中小學校的重視,并已成為中小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省教育廳要求,各中小學校要將校歌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張閃光名片,精心打造,已有校歌的學校,要努力進行提升、提煉,使校歌能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精神和特色;沒有校歌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力量進行創作,并做好校歌演唱的普及、推廣工作。所創作的校歌要體現時代特征、學校特色,旋律優美,富有感染力,易于演唱,便于傳播。

  省教育廳還說,校歌演唱要落實到位。學校應在升旗后以及大型集會(活動)正式開始前組織全體師生同唱校歌,平時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還可以通過校廣播站、校園網等方式反復播放校歌,使師生經常接受校歌的熏陶和教育。

調查不少校友對校歌很有感情

  在調查中,導報記者發現,不少已畢業的校友對校歌很有感情。

  一廈大校友說,不管在何種場合,一聽到廈門大學校歌,心中總會“熱血沸騰”。

  “自強!自強!學海何洋洋!……廈大校歌是那種很激昂的旋律,記得85周年校慶時,整個校園反反復復放的都是校歌,但一點都不膩。”

  廈大一校友小林說,雖然已記不得校歌具體的歌詞,但校歌的旋律卻永遠也忘不了。當熟悉的音樂響起時,總會忍不住跟著哼上一段,“唱校歌給人一種歸屬感”。

  導報記者了解到,除了廈大、集大等高校外,廈門有不少中小學有自己的校歌,如廈門一中、雙十中學、禾山中學、廈門二實小、同安第一實驗小學、湖里中心小學、金雞亭小學等學校。

  雙十中學教師羅老師告訴導報記者,學生一進校,不管是初中或高中,都會組織唱校歌,“校歌是必唱的”。從雙十畢業已近10年的校友小吳說,一進校,學唱的就是校歌,由于歌詞很有特色,記得很牢。“一聽到校歌,第一個感覺,就是找到組織啦!”小吳說,雙十校歌里有很多地名,如“鷺島上”、“鹿洞旁”,去外地讀書的同學,一聽到校歌就很想念廈門,很想念雙十。

  一位從廈門一中畢業的校友小陳回憶說,高一進校時,學校也組織學生唱校歌。“一中的校歌是首現代詩,‘我們在萬石巖攀登,我們在深田里播種’這頭兩句記得很牢,特別是‘深田里’這句。”小陳說。

大多數校歌使用率不高

  校歌是校園文化的一張閃光名片,是一筆寶貴的“德育資源”,但這筆資源,很多時候被“埋沒”。

  這幾天,導報記者隨機采訪了十來名已畢業的大中小學生。“有校歌,但從來沒唱過。”“我不清楚學校有沒有校歌?”“高一時有唱過一兩次,但歌詞全忘光了!”……回憶“校歌”,不少校友抓耳撓腮,仍想不出半個字。

  在調查中,導報記者發現,一些學校不是沒有校歌,而是使用率很低,對校歌的普及和推廣工作不夠重視。一小學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們學校有校歌,但平時很少有發動學生唱校歌,甚至在一些校慶等重大活動中,也很少放校歌,因此大部分學生并不知道學校有校歌,更別提唱校歌了。

  此外,個別校歌還遭遇校歌“傳承”難題。“我們學校好幾年前也有校歌,每周一升完國旗都唱,氣氛還不錯。但是,后來換了一個校長,不喜歡原來的校歌,后來就不怎么唱校歌了,漸漸地,校歌就被大家淡忘了。”

  這名小學老師說,校歌是前任校長自己創作的,帶有一定的個人風格,后任領導不太喜歡,因此校歌就被“打入冷宮”。

反應校歌要讓師生喜聽樂唱

  “寫校歌、唱校歌是不錯的主意,但實際操作有難度,尤其是用行政命令來執行,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小學老師說,創作校歌“急不得”,首先要考慮校歌是否能得到孩子們的認同;其次,校歌是否能體現學校特色與風格;再次,校歌是否有很好的傳承性。

  一小學校長告訴導報記者,她已接到上報校歌的通知,但“很多學校都沒校歌,臨時創作沒質量,創作校歌是一件大事,要好好考慮。”

  有老師認為,有條件可請校外名家創作,有利于校歌傳承。也可利用校慶等契機,向社會、校友、學生征集校歌。

  “不能讓校歌成為一陣風,吹過就沒了,校歌是對學校文化的再認識,是一種藝術提升!”采訪中,不少老師認為,校歌創作要多“醞釀”,要讓師生都喜聽樂唱。

觀點校歌一定要體現校園文化

廈門市教育學會會長許十方

  校歌是校園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對校園文化的提煉總結。如果校歌體現不出校園文化,就沒有生命力。

  我個人認為,在創作校歌的過程中,要對校園文化進行研究,要對學校今后的發展有遠見,這樣寫出來的校歌,才能體現它的校園文化,才有傳承性。不少校歌傳唱至今,那是因為學校在校園文化鞏固、傳承上做得好。

  校園文化,不單指學校的辦學特色,還包括學校的傳統、歷史背景以及區域的文化生態。校歌的歌詞,要能反映校園的文化追求與理念,因此校歌創作的一個前提是:總結提煉出自己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否則各校創作出來的校歌會很雷同。(記者 沈曉麗/文 張向陽/圖)

分享到: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