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100周年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模板
1919年5月4日,星期日。對于那天的天氣,魯迅在文中的說法是”曇”,意為多云。那一天,幾千名北京高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合,向東交民巷出發,北京街頭回蕩著最響亮、最激憤的聲音——“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在那個用血書催促“睡獅速醒”的年代,山河破碎,無數青年憂國憂民,上下求索,為了國家主權,他們決定站起來,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他們用最激憤的聲音向美、英、法、意四國吶喊:“青島必須歸還中國!”
這一最青春、最有力量的舉動,使寰宇皆知:中國人心未死”。從此,以廣大青年學生為主體的五四愛國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向世界展現了“青春中國”的磅礴力量。
青春中國,磅礴力量。百年前的“同齡人”在救亡圖存的路上越走越遠,今天的年輕人該如何看待祖國,詮釋愛國?和祖國一同站起來、富起來的中國青年,該如何在強起來的路上貢獻力量?時隔百年,相信曾經的熱血青春現在也依舊閃耀。
十九大以來,我國全面步入新時代,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國開始不斷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與“五四青年”一樣,當代青年是中國發展史上又一個不尋常的重要代群,二者時代不同,發展任務不同,但同處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樣肩負歷史重任。時至今日,祖國仍需要青年人先行一步,用奮斗創造未來。
當代青年生逢強國時代,生命的黃金時期與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正相吻合,是親身投入實踐,親手完成夙愿的“強國一代”。這是當代青年千載難逢的歷史榮光,更是當代青年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100年前,魯迅曾表達了對青年的期望:“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100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奮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100年過去,叮囑寄托言猶在耳,吾輩青年豈容解甲,惟有自請長纓,日夜兼程,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新時代的新青年也向100年前喊出強國先聲的先輩作出回答——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 傅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