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自稱是云南財經大學的老師反映稱,自己的博士論文被湖南大學一學生“剽竊”,她在查重中發現,兩篇論文累計重復15626字。這名老師還表示,這種剽竊行為不同于一般的學術剽竊,因對方剽竊的是有保密規定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對此,湖南大學回應稱,已成立專門工作組展開核查。
3月27日,云南財經大學一名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在微博上發帖稱,2017年3月,她以“腐敗對企業逃稅的影響效應研究”為題,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當年這個項目沒中。這名老師表示,由于這個項目同時也是自己博士論文的選題,2019年3月21日,當其完成博士論文寫作,在論文查重過程中,發現自己辛辛苦苦所寫的博士論文與湖南大學劉夢潔同學完成于2018年4月的碩士論文“腐敗對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累計重復了15626字。“經過我仔細對比,劉夢潔同學的碩士論文剽竊的正是我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
這名老師還稱,事后,她接到了湖南大學研究生院一名老師的電話,對方表示經湖南大學初步調查,劉夢潔同學的碩士生導師為洪源副教授,巧合的是,這名教授也是她在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評審專家。“究竟洪源副教授評審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為何會被劉夢潔同學剽竊?其中有什么利益輸送我不得而知。”
她還在帖文中指出,“劉夢潔同學的剽竊行為不同于一般的學術剽竊,因其剽竊的是有保密規定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由于她的剽竊行為,嚴重影響了我博士論文的重復率及學術聲譽。”
3月27日上午,記者曾試圖聯系這名在網絡發帖求助的老師,但一直未獲對方回應。 一名自稱是她學生的網友告訴記者,“我們導師昨天剛剛開通的微博,她還不太會用,正在整理相關材料。”
針對此事,湖南大學官方微博回應稱,近日,網絡上出現了對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的反映。學校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展開核查,結果將及時公布。該校表示,對于學術不端行為一貫零容忍,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湖南大學一名老師告訴記者,3月21日,確實有一名老師向他們反映過上述問題,學校也一直在核查此事。(記者 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