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背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很多人心頭的渴望。今年夏天,有一群90后,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暑期社會實踐,走進鄉村,漫步工廠,并將其集結成書——《90后農科學子的夏日青春漾》。
圖為社會實踐活動現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供圖
這些“放飛自我”的學子,來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2018年夏天,他們赴河北張家口農村,開展了為期9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帶著助農的使命,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回到校園里,又進入工廠完成了金工實訓。
與眾不同的是,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12位學子將所見所聞所感,用心記錄下來并編輯成書,10萬字,圖文并茂。
在鄉村,在工廠,從小生活在城市的作者和她的小伙伴們遇到了一些“困難”:下著雨的旅途,需要和村民同宿的夜晚,烈日下的辛苦勞作,養殖場難聞的氣味,車間里操作臺前排隊的等待……但后來,留在他們腦海里的卻是:一望無際的壯美草原,大娘的關心和美食,山上采摘野果的驚喜,完成調研任務的興奮,“圈粉”無數的帆船工藝品。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供圖
“在過去近20年的時間里,雖然每年都有暑期,但唯獨2018年的這個暑期過得格外充實。”他們在該書前言中寫道,并表示,這將使自己獲益終生。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團委的秦穎在該書推薦語中表示,赴東河小鎮開展社會實踐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13名師生,是2018年“鄉村稼穡情·振興中國夢”暑期社會實踐318支小隊的一個縮影。社會實踐作為中國農業大學實踐育人的特色抓手,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創新創業能力,了解國情和社情,促進學生社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于該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副編審童云表示,事實上,社會上不缺描寫大學生生活的作品,但作者多以俯視的眼光,真正的學生生活往往得不到真實的體現,寫出來的文字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大學生活”。而這本《90后農科學子的夏日青春漾》,則完全是學生自己真實思想的寫照——
到了鄉村,他們可以把“辛苦”迅速地轉化為樂趣,還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姿態,熱心地為當地企業提建議、做策劃。到了金工實習的工廠,面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雖然經常挨師傅“罵”,但他們能夠通過漫畫,用90后式的幽默,將其轉化為一次獨特的學習過程,最后還得意洋洋地秀出了自己的作品。
該書責任編輯何志勇表示,這些文字,也許并不華麗,但背后卻透著真實、力量和希望。相信這個別樣的夏天,一定會珍藏在這群孩子的未來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