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底以來,我國多地區遭遇強降雨襲擊,形成內澇洪水等災害,讓大學生們的暑期實踐活動面臨著許多“變數”。“三下鄉”期間,不少實踐團隊在洪水面前沒有畏懼,他們用自己的勇敢的擔當,與災區人民一起奮勇抗險,并肩作戰,譜寫出了一首首動人的贊歌,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圖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教寓情·夢承蘊”團隊隊員正在為群眾分發物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羅潔 提供
“我們像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里”
7月11日,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教寓情·夢承蘊”團隊正在重慶市銅梁區塔坡村進行“三下鄉”實踐活動時,從村民處了解到,由于連日惡劣的暴雨天氣,安居鎮要開始準備抗洪。當晚團隊指導老師接到通知后,團隊一致同意前往救援地點幫助抗洪救災。
“剛剛知道要去幫助救援時,大家的心情很復雜,既有責任感的驅使,也有關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實踐團團長何媛告訴記者,最終責任感戰勝了這些顧慮,她認為作為一個團隊即有團隊意識,也要有奉獻精神。
在抗洪過程中,隊員們主要負責搬運和發放物資。何媛說,物資的發放地點是三個臨時搭建的帳篷,隊員們在其中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環境悶熱,有時災民們一擁而上,使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部分來領取物資的村民態度不是很好,其他村民還會出面幫我們說理,讓我們覺得很感動。”
除了發放物資,隊員們還承擔了安撫災民情緒、清理淤泥、陪伴災區小朋友等工作,并自發組織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不少家長還鼓勵害羞的小朋友來和我們一起玩。”
何媛說起搶險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當她在發物資的過程中感覺頭暈胸悶,到樹蔭下休息時,一位老人走過來給她不停地打扇,盡管老人自己早已是滿頭大汗,還一直對她說“辛苦你們了”,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給了何媛很多力量。
隊員雷斯涵告訴記者,許多隊員在事后交流感想時,都認為當地村民對于他們作為志愿者的肯定與支持,就是他們“三下鄉”的最大動力。“我們哪怕只做一點點小事也會被放大為無盡的友善與愛意,這讓我們感覺像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里。”隊員雷斯涵說。
“這些大學生志愿者很辛苦,做這些事情很好,有善心,都是好樣兒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樣子,很感謝這些志愿者。”安居縣的村民評價大學生們的工作時說,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