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學院大學生為漁民研發養魚蝦監測神器獲3項專利
閩南一帶的水產養殖池新近時常出現一些帶著“白匣子”的大學生。原來,這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大學生為漁民們研發的養魚蝦監測神器——“漁管家”。
大學生走訪養殖池。供圖
廈大嘉庚學院24日介紹說,由該校在校大學生組成的一支研發團隊,用大約半年時間研發而成的“漁管家”監測系統,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的一項發明專利——《基于GPRS的水產養殖場智能監控系統》和三項實用新型專利——《基于GPRS的水產養殖場智能監控系統》《一種基于Zigbee和GPRS的水產養殖場智能監控系統》《基于wifi物聯網和4G通訊的水產養殖增氧設備被監控系統》。”
該校“漁管家”研發團隊成員、電子商務專業大二學生鄭誠告訴記者,這是一款以單片機為控制核心,遠程監控氧氣機、送料機、水泵及水下4G攝像頭開閉的新型水產養殖監控系統。
研發大學生向養殖戶介紹“漁管家”。供圖
據介紹,該研發團隊,沒有成立公司,研發、研討都在學校的實驗室里完成。從萌生想法到成品落地,大概花了半年時間。
團隊成員中,有三位負責技術,分別來自該校的軟件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兩位來自會計與金融學院,負責財務;還有六位市場人員以及1位設計人員,他們的專業涵蓋廣告學、電子商務、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
鄭誠說,為魚蝦供氧,是水產養殖的必要條件。漁民為了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增氧機可能出現的故障,幾乎要24小時守在養殖現場,這是傳統養殖業的最大痛點。
“有了‘漁管家’,在家泡茶的養殖戶刷刷手機(APP客戶端)就可以查看增氧機的運行情況,還可以遠程操控增氧機的開關。”
據了解,在投入該項研發之前,嘉庚學院大學生們還做了兩件事,一是利用假期,到閩南一帶水產養殖集中的村鎮走訪、了解;第二,聯系該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老師作為技術指導。(楊伏山陳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