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男女比例失衡耽誤終身大事
在中國,高中時期的“早戀”是不被提倡的。因此上了大學,找對象的重要性并不亞于學業,都是終生大事。而大學期間的戀愛往往純真爛漫,如果能找到未來的結婚對象,感情基礎會相對穩固。
然而,在同性扎堆的專業性大學里,找到心儀的另一半并不容易。
2015年,中國高校新媒體聯盟發布了全國719所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前十名中,4所師范類院校和4所外國語大學赫然在列。相反,排在榜單后10名的高校中,除1所刑事學院、2所體育院校外,其余7高校均為理工類大學。
文科專業學校女生多、理科專業學校男生多,無論從經驗上看,還是從數據上看,這個現象都是普遍的。如果給這個榜單換一個名字——單身排行榜,可能也能成立。
2017年11月,德國IZA勞動經濟學研究所發布的一篇論文顯示,女生比例越高的學校,女生就越難找到對象;而即便學校男生比例高,也不妨礙男生找對象。雖然這份研究是基于德國的情況,但在中國,這種現象依然普遍。
首先,從1977年到2011年,德國女大學生的比例從1/3上升到了48%,與此同時,工程專業以男生為主,人文學科以女生為主,建筑、法律、醫學等專業逐漸由男生專業變成女生專業,這和中國情況非常相似。
研究員Nico Pestel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女生多的學校或專業里,女生單身的可能性更高。
女生比例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女生結婚的可能性就減少1.5個百分點;
但男生卻不受此影響,男生比例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男生單身的可能性減少0.6個百分點,而不結婚的比例減少0.4個百分點。
也就是,男生越多,男生單身的可能性反而越低。因此,在理工科學校里,女生找到對象的可能性高于文科院校。
究其原因,就要引用“擇偶梯度”這個術語。
這個術語是美國社會學家巴納德提出的。他發現,在婚姻關系中,男性總是傾向于選擇社會地位相當或較低、年齡較小的女性,而女性往往要求男性的受教育程度、社會地位、收入、年齡等高于或等于自己。
因此,德國IZA勞動經濟學研究所報告指出,在女性多的學校,女性要在本專業、本學校找到對象更加困難;而高學歷男性的擇偶范圍則可以擴大到大學以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