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很多中小學都開設了這些新興體育項目。
身著白色防護服,手持長劍,滑步、直刺、防守……和往常一樣,本周三下午,杭州市濱和小學體育館的兩條劍道上,數十位一年級小劍客訓練正酣。
校長田燕芳說,這是該校健體課的項目之一,每周兩次,每次一小時,學生自愿報名。田校長遞給記者一份健體課目錄,除了常見的足球、籃球,還有棒球、武術、空手道、圍棋、國際象棋、騎行,更引人注目的是擊劍、旱地冰球、橄欖球和蹦床等,太稀罕了。
杭州維翰學校正在上皮劃艇課。
在很多人印象中,像擊劍這樣高大上的運動,對國內學生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記者調查發現,類似體育項目近年在杭城中小學遍地開花,包括馬術、皮劃艇、高爾夫、擊劍、壘球、旱地冰球、橄欖球和蹦床等。
民辦公辦都在嘗試
擊劍出現頻率最高
調查中,最令記者意外的是,引進上述高大上體育項目的,不僅有民辦中小學,還有許多是公辦學校。
以擊劍為例,開出相應課程的就有濱和小學、大學路小學、青藍小學和杭十中等一批公辦中小學。
還有被認為是貴族運動的馬術和高爾夫,在國外幾乎是私立學校的專屬。可到了杭州,公辦學校的學生也照樣有機會嘗試。
像杭師大附中就組建了學生馬術社團,并為社團成員們聯系了專業教練、馬匹和場地,讓他們的特長愛好得以發展。
在杭州天地實驗小學,高爾夫是三年級以上學生的必修課——一周四節體育課中,有兩節結合高爾夫課程展開,用的是一套源自英國的青少年高爾夫教學體系,以6~14歲青少年為訓練對象。
不過,由于受場地、師資等因素影響,各個項目在不同學校的開課方式不大一樣,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社團課程、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
比方說,馬術這個項目,因為必須借助馬匹來運動,不僅需要日常養護,而且對場地要求很高,所以各校都是清一色以社團形式進行,即讓社團成員在校外的專業機構進行訓練。至于訓練費用大都由學生和家長承擔,但也有個別由學校承擔。
而同樣對場地有極高要求的高爾夫,如今之所以能成為一些學校的選修課或必修課,是因為引入的課程叫“short高爾夫”,是專門為青少年設計的,場地要求和成人高爾夫不同。杭州天地實驗小學的校園里有一個迷你型的小高爾夫果嶺、打位練習區,還有18洞模擬教室,完全可以承擔校內教學。高爾夫在該校三四年級是必修課,從五年級開始,會和足球、籃球、排球列為球類選修課程,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
部分民辦學校,甚至還解決了皮劃艇的場地問題——這學期,杭州維翰學校將附近一個小區的游泳池作為訓練基地,上起了皮劃艇課,學生可以選修;下學期,北外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也將開出皮劃艇課,訓練基地就在校門口的河道里,據說是建校時就規劃好的。按這種開課的節奏,始于1829年的牛津與劍橋的劃艇比賽,每年都在泰晤士河上進行,類似場景未來或許也會在杭州上演。
相對來講,在杭城中小學課表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新興運動項目,是擊劍,即便是選修也大都不限制人數,一是因為場地允許,二是近年這項運動開始普及,杭州城里一下冒出了好些擊劍館,外聘教練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