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家寶藏》節(jié)目遼寧省博物館展示顧愷之《洛神賦圖》摹本,讓洛神賦重新在人們腦海里顯現(xiàn)出來。那么洛神賦是誰寫的?又是為誰而寫。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xué)家曹植創(chuàng)作的辭賦名篇。曹植模仿戰(zhàn)國時期楚國宋玉《神女賦》中對巫山神女的描寫,敘述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描寫上多有借鑒宋賦。此賦虛構(gòu)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結(jié)合,最后抒發(fā)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看到“麗人”宓妃佇立山崖;第二段寫宓妃容儀服飾之美;第三段寫作者非常愛慕洛神,她既識禮儀又善言辭,作者雖已向她表達了真情,贈以信物,有了約會,卻擔(dān)心受欺騙,極言愛慕之深;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后的情狀;第五段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寫別后作者對洛神的思念。全賦辭采華美,描寫細膩,想象豐富,情思綣繾,若有寄托。
洛神,又名宓妃,中國遠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陽。曹植的《洛神賦》即是描寫她千古名篇(是否是通過她描寫甄宓存在爭議)。而《太平廣記》卷三百十一《蕭曠》篇和《類書》卷三十二《傳奇》篇,記述著蕭曠與洛神女艷遇一節(jié)。顧愷之《洛神賦圖》便是根據(jù)曹植的《洛神賦》所畫。
創(chuàng)作背景 :
曹植此賦據(jù)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師洛陽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經(jīng)過洛水時,“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而作。當(dāng)時,曹丕剛即帝位不久,即殺了曹植的密友丁儀、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國后也為監(jiān)國謁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脅使者”,被貶安鄉(xiāng)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為鄄城王(俱見《三國志·陳思王傳》)。這些對決心“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yè),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的曹植來說,無疑是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其心情之抑郁與苦悶,是可想而知的。
以下為曹植《洛神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