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12月25日,成都五月花高級技工學校的操場上,近千名學生席地而坐寫起家書。隨后,輔導員買來了信封、郵票,并幫學生寄出家書。上午9時,該校學前教育系的同學們搬著小板凳,來到操場上。系主任向輝說:“同學們,今天的課程內容是寫一封家書,寫下自己對爸媽的感恩與思念,也可以畫出與父母相處的一瞬間。”同學們將信箋鋪在小板凳上,坐在地上寫起家書。
“親愛的爸爸媽媽:當樹葉落下的時候,當白雪皚皚的時候,這意味著,冬天已悄然來了,我,又快放假了,又要回來煩你們了……”念起親手給父母寫的家書,17歲的劉靜還有些害羞。劉靜說,爸媽在農村,多年不寫信,“平時有空就視頻,說實話,我都記不清寫信的格式了。”劉靜坦言,平時視頻的時候,自己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寫信更能表達感情,“以后,我會定期給爸媽寫信,在信中撒撒嬌。”
15級5班魏興的信是寫給爸爸的,足足寫滿了3頁A4紙,把信折好后裝進信封,魏興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她稱信是自己一筆一畫寫的,要寄給遠在浙江的爸爸。“第一次寫信還是小學三年級,讓叔叔幫我寄到浙江的。一晃都好多年沒寫過信了,平時都是和爸媽打電話。”魏興在信里寫到:“女兒寫不出華麗的語言,女兒希望爸媽在外注意身體,長大后,我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
15級6班的張曉妮給爸爸畫了一幅畫,畫里小時候的自己和變老的爸爸。畫里記錄著:“我們小時候,父母教我們吃飯、教我們走路、父母教我們梳頭洗臉、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所以,當父母老的時候,我要牽著你們的手慢慢變老。”張曉妮告訴記者,家書的形式應該不局限在文字,這幅畫爸爸媽媽看到了,“不敢說淚奔,至少他們會明白我對他們的愛。”作為學前教育系的學生,將來會去幼兒園教書,“我會把父母的愛用到學生身上,呵護他們慢慢長大。”
“操場上寫信,周圍都是同學,大家都在聊天,”15級羅夢涵介紹,當現場響起《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掛。”操場上一下安靜下來,同學們低著頭開始寫信,“我聽到了一些抽泣聲,有同學寫著寫著忍不住哭了。”羅夢涵感概說:“文字最能勾起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音樂最能擊中人們心中柔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