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說
實踐經歷夠多,“冷”專業也能盤活
2月15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試圖聯系片中找工作的崔龍龍,但他通過同學微信表示,不愿接受記者采訪。不過,他的同專業學長表達了對自己所學專業就業的看法。“其實我們專業就業率還是挺高的。不過要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還是要努力一把,用一番工夫,畢竟天上不可能掉餡餅。”
他說自己本科同學有很大一部分都繼續深造,讀研究生。而工作的同學有的去學校做老師,有的考上了公務員。自己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也不準備再讀書。“我在準備接下來的公務員考試。”
另一位還在讀大三的歷史學院楊同學說,在他周圍的學長中,找工作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我們站在南大的平臺,參加社團活動、各種項目多,在校期間鍛煉了實踐能力,找工作并不難。”他說自己也看到了崔學長找工作的經歷,覺得“他應該是非常熱愛歷史,讀書很多。一次面試失敗并不能說明學長不行。多面試幾次,多些經歷就好了。”楊同學還說,自己目前就已經在上海一家公司實習,除了學歷史專業外,他還選修了廣告課程。“以后不管是就業還是讀研,并不擔心沒機會。”
老師說
就業環境變了,大家要平常心對待
南大文學院徐顏平教授表示,不管哪個專業,最近幾年,文科生找工作都不是特別理想。很多同學都選擇繼續讀書,或者出國進修。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是過去大家認為的‘天之驕子’。現在大學生面對的就業環境和過去大學生不一樣。北大畢業的學生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大家不要大驚小怪,要擺正心態。”
徐顏平說,一次挫敗不算什么。只要自強,鍛煉能力,一切都會好的。“在校學文科的學生,也不要以為成績好就行,要有針對性訓練,看社會需要什么,要自己做調整。”他說,學校畢竟是基本訓練,只教基本的溝通能力,不是按照社會的每一個細節要求訓練學生。“面對社會復雜的情況,自己平時要摸索,看別的同學或者老師怎么做。南大給予學生非常好的資源,課程體系和好的平臺,大家要珍惜。”
專家
建議大學期間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畢業了》的播出引來網友熱議,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魯學軍表示,從高校的角度而言,要考慮專業的發展是否符合學校長遠發展目標,是否有專業特色,也不能盲目迎合市場需求,高校承擔教育重任,需要基礎學科研究人才。
而對于學生來說,在高考填報志愿以及大學期間,就應該做好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畢業之后是出國深造還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又或者要去企業工作,應該有個大致方向,這樣在大學期間,就能夠做相應準備,畢業后就會從容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