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仍有藝考腐敗漏洞沒堵住
近年來,廣東、安徽、江西、甘肅等地針對藝術招考推行了不少改革措施,制定了相對統一的標準并加強對考試現場的監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廣東對聲樂、美術考試實行“盲打盲畫”;北京一些院校1/3的考官邀請外校教師擔任;甘肅要求各考點不得宴請來組織校考的院校負責人。
不過,仍然有藝考腐敗漏洞沒堵住。2016年3月,北京市委4個巡視組對北京電影學院的巡視反饋稱,該校招生腐敗治標未治本,一直沒有出臺相應的制度規定加以約束,藝考背后腐敗風險依然存在。許多培訓機構網站上都有電影學院老師的身影,從未采取主動措施加以整治,即便是查實的情況,也未進行嚴肅處理。同時,藝考過程中存在遞條子、打招呼現象。
解讀
為何藝考成為腐敗高發地帶?
1 腐敗行為很難認定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易勝華認為,藝考選拔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因素,相對于普通高考而言,藝考的專業課成績本身就受到考官主觀審美、個性判斷的影響,存在腐敗的行為往往很難認定。
一位西部某省份美術專業教師透露,由于考官以本校教師為主,走關系的考生往往在考前搞定其中一個考官,約定做好記號,把關系考生的考卷挑出來給高分。還有的則作傾向性點評,其他考官往往心領神會給出類似分數。這就很難被抓到把柄,畢竟藝考的評判是見仁見智的。
2 師生關系非常密切
其次,在多起案件中,藝考的主要負責人都兼具“教練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在藝術專業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考官往往也是教學中的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