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市民黎先生攢下了8000多元錢,原來計劃著省吃儉用,足以應付節日期間的日常開銷、人情往來。可讓黎先生萬萬沒想到的是,其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小寧,因迷戀一款網絡游戲、輕信別人可以花錢“刷金幣、買裝備”,3天內通過40個網絡紅包給對方轉去7000多元,最終“金幣、裝備”毫無蹤影,對方承諾的退款也沒收到,還遭對方“拉黑”。讓黎先生感到最窘迫的是,現在全家僅剩750元,不僅兒子開學前要繳納的托管費用還沒著落,而且其就職的工廠要到3月底才發工資。如今,黎先生已經報警求助。
在QQ聊天時,“輝哥”利用小寧涉世不深,騙走了7000多元錢,并最終將小寧拉黑。
事發
取錢時發現
銀行賬戶僅剩452元
黎先生今年53歲,家住江海區外海街道,于2012年與前妻離婚后,獨自撫養兒子小寧。今年大年初一,黎先生準備帶兒子出去玩一下,便去銀行柜員機取錢,可查詢余額的時候,發現竟然只剩下452元了。
黎先生說,當時他還以為機器出錯了,因為他記得余額應該有8150元左右,可重復查詢了幾遍都是這個結果。“我當場便問兒子,問他有沒有玩什么會扣費的游戲,他就跟我說沒有。”黎先生稱,隨后,他立即打電話報警。
民警到達現場后,為黎先生的銀行賬戶打印了流水賬單,發現1月21日,賬戶資金分兩次被轉走了50元、30元;1月22日,也是每次50元、30元不等被轉走數次;1月23日,更是每次100元、200元不等被轉走數次,每筆金額最多200元,而且所有資金都是匯去同一個賬戶。
此時,民警與黎先生心中逐漸有底了,賬戶資金很可能是通過網絡紅包等形式被轉走的,因為這些紅包的每個金額上限就是200元。最終,黎先生的兒子小寧,也承認了錢都是自己通過網絡紅包轉給了別人。
手法
注冊、綁定、激活環環相扣
小寧告訴記者,大約在2016年9月份時,其開始迷上一款名叫“生死狙擊”的網絡游戲,常趁爸爸上班時在家里的電腦上玩。今年1月20日,小寧在游戲上認識了一個名叫“輝哥”的人并添加其為網絡好友,了解到可以通過其花錢購買游戲中的“金幣”與“裝備”,于是,小寧便偷偷拿來爸爸的銀行卡綁定了手機錢包。接下來,涉事未深的小寧中了對方的“套路”,一步一步遭誘騙,原來只打算購買50元的“套餐”,最終卻被騙走7000多元。
記者瀏覽了小寧與“輝哥”的聊天記錄后,發現小寧是這樣受騙的:起初,小寧給對方轉去50元后,對方發來一張游戲中的系統提醒截圖稱,已經成功“刷”到50萬的“金幣”,但需要小寧再轉388元過來“注冊”才能使用,“注冊”后會返還388元;信以為真的小寧再轉去388元,對此,對方又稱“注冊”已經完成,但需要小寧再轉去712元用于綁定“金幣”,屆時會連同此前的388元一起返還;當談及退款時,對方又稱需要支付900元以“確認銀行賬戶”,待小寧支付后,又稱還需支付1200元“激活銀行賬戶”,“激活”后又稱需要1500元當手續費,又說“訂單超時”需要充值1500元以恢復……
期間,小寧曾表示不想再轉錢了,對方便威脅稱不繼續便會“凍結資金”,還哄小寧稱“弄好錢就退給你了”。最終,小寧給對方轉去了40個網絡紅包,但并未收到“金幣、裝備”,也未收到7000多元的退款,還被對方從“拉黑”了。
僅剩750元要堅持到下月底
窘境
記者聯系江海警方了解到,的確曾接到黎先生的報案,目前已立案調查。黎先生告訴記者,如今只有兩個心愿,希望曝光騙子手法提醒廣大家長多加注意,也希望警方能早日破案追回款項,7000多元對于自己家庭來說并不是小數目。
黎先生稱,因為年歲已高,體力減退,自己的工作并不穩定,目前供職于江海區某工廠,該廠每兩個月集中發一次工錢,月薪約3600元,下一次發工錢要到3月底了。此外,黎先生借錢買房已經欠下債務,小寧早幾年在工廠玩耍時更因意外左手被機器碾傷,做手術的錢也是黎先生向親友借的,各種債務加起來約10萬元左右,每月工錢除了還債基本就花在兒子身上了。
如今,黎先生的銀行賬戶里還剩下350元,口袋里還有100元現金,再加上春節兒子收到的300元錢紅包,全家動用的資金僅剩750元左右,“春節我都不敢亂花錢,兒子也沒有新衣服,天天都是穿校服,托管費還沒著落。”黎先生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