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不開設通宵自習室,學校同樣觀點不一。
據不久前的媒體報道,地處武漢的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不少高校關停了為“刷夜族”提供的通宵自習室。據了解,通宵自習室要增設值班人員實行通宵巡邏、提供熱水,而且實際使用自習室的人經常寥寥無幾,因而被關閉。
對此,不少高校教師表示,考試季中通宵復習對于知識的積累和學生的身體都是不利的,但也可以理解學生們的行為。通宵自習室雖然能解學生們的“燃眉之急”,但這種需求一般只集中在考試前一兩周,其安全性和自習秩序如何保證也很成問題。
作為大學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兩種身份,校方和大學生往往因為這種事情而關系微妙。北京市某高校一位輔導員老師指出,一方面學生覺得學校好像永遠不能讓他們滿意,另一方面學校覺得已經盡力替學生考慮滿足學生的需求了,“這兩者之間缺乏的是溝通還有共識,學校竭盡全力從學生出發,而畢竟學生也只是想知道能說服他們的那個理由”。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團委書記劉佳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個人還是很支持學校開設通宵自習室的。”
劉佳指出,與其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在學校里或校外的某些地方通宵自習,不如學校為學生提供一些通宵自習場所,畢竟校園里比校外安全多了。很多國外的學校也會在圖書館開設一部分場地供學生進行討論和通宵學習,這是很常見的。
“一方面,學生有時候不可避免地‘開夜車’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就算是老師有時候也得為了一些工作熬夜。另一方面,學生有一些團隊作業也可能要熬夜,也需要學校提供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共同學習的場地。”劉佳說。
而對于學生在考試季中因為自習場地而與校方產生的沖突,劉佳表示,學生有想法,可以通過學生會等學生組織與校方溝通,統一反映,“我相信學校一定會積極處理的,畢竟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樣的,而不是與食堂、宿舍等工作人員‘較勁兒’。”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