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北京市啟動中高考改革的關鍵一年,也是承上啟下的一年。
北京市教委給出的實施路徑是從2016年起使考試內容杠桿、資源分配杠桿和招生方式杠桿齊發力,徹底破解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的“小升初”難題。“這3大杠桿成為打破優質高中壟斷生源的利劍,使學生上任何一所初中校都可以享受優質機會。”
2016年,是首都教育“深綜改”持續發力的一年。北京市穿越多種邊界束縛,持續發力于教育供給側的轉型升級。
趨勢1、小升初特長生招生逐年取消
北京市教委明確提出:根據教育部“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學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初中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應降到5%以內”的文件要求,北京將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學校和招生比例。
北京將嚴格執行教育部規定,降低特長生入學比例。進一步規范特長生入學工作,向社會公開特長生招生計劃并統一組織特長生入學。按照教育部規定,2016年各區招收特長生比例要降到各區初中招生總人數的5%以內。同時要求各區及學校切實轉變觀念,準確把握特長生招生的教育導向,降低特長生招生的功利性。
據海淀區教委主任陸云泉介紹,未來,“小升初”特長生招生將被取消。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消失的是特長生招生,不是特長生培養。未來,特長生的培養要放到更大的平臺、更大的舞臺上去培養。不會再讓有特長的孩子淪為學校升學的勞力。
趨勢2、北京高考加分逐年“瘦身”
2016年,北京高考共有7193人次享受高招加分照顧,加分總人數較2015年減少890人,“瘦身”11%。最近幾年,隨著全國以及本市高招加分照顧政策“瘦身”,在高招中能獲得此類優待的考生人數逐年減少,以北京為例,2013年為14700多人次,2014年大幅減少至11282人次,2015年縮減為8000多人次。
2017年,享受少數民族加分的考生將銳減。根據規定,從2017年起,只有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才能加5分,且僅適用于市屬高校招生錄取。
趨勢3、招生政策向一般初中傾斜
2016年小升初,小學畢業生家長可在學區內就近選擇“一般初中”登記,并能提前看到三年后入學優質高中的機會。3年后,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學的學生中考成績達到500分以上,參加校內選拔,綜合表現優秀者將可獲得直接獲得優質高中的就讀機會。2016年小升初時,家長在選擇學校時可查詢每所初中校升入各優質高中的名額。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就近入學在一般初中就讀的學生,三年后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將超過50%,而且都是以校內選拔為主。學生校內選拔成績主要由中考文化課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及體育成績組成,錄取成績由中考卷面分的70%、綜合素質評價的30%,以及體育成績40分組成,總分580分。
這種政策的傳導性將直接影響當前面臨小升初的“新初一”家長甚至幼升小家長的選擇。
趨勢4、開放性科學實踐納入中考
根據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規定,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門考試科目滿分均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分數。
今后,各科都將在社會實踐中選材,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及其包含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也將引起教學方式的變化,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
趨勢5、傳統文化成為中高考熱點
北京新中考方案明確指出,今后的中考將注重考查學生9年義務教育的積累,注重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在各科目考試內容中融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考查。
2016年高考北京語文試卷力求通過更為廣泛的素材和多樣化的題目,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考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的認知與思考。例如,文學類閱讀選取陳忠實描述陜北“華陰老腔”“撼人胸腑”的藝術魅力的散文作品,引發考生對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遺產的認識與思考。北京高考作文題為“‘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與“神秘的書簽”二選一。西城教研學院語文教研室主任盛志武表示,“白鹿原”“老腔”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