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大部分中國人可以認識五六千個漢字,少有人可以認識一萬以上的漢字,所以漢字題想要考倒人家是很容易的。”王宏圖舉例,陸谷孫教授上課時用到的口語詞匯總有文雅的古風,“那些古雅的詞匯放在現在,很多英國人自己都不用了。所以這些詞匯出現在考試里,就出現了差距。”
如今漢語學習在世界各地日漸普及。據國家漢辦消息,目前全球已有140個國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自1990年起,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先后研發并實施了漢語水平考試(HSK)、漢語水平口語考試(HSKK)、中小學生漢語考試(YCT)、商務漢語考試(BCT)和孔子學院/課堂測試(HSKE)等多種漢語考試,為漢語學習者測試學習成績、留學中國、申請來華留學獎學金、學校開展教學評估以及用人單位員工招聘和晉升等提供了測試標準。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考試是HSK,包括HSK一級、HSK二級、HSK三級、HSK四級、HSK五級和HSK六級,難度遞增。“它有點像雅思、托福,也考聽力、寫作。級別不同,詞匯量要求不同,難度也不同。”王宏圖介紹,如果有外國學生想報中國大學,一般要先達到漢語中級水平。
HSK各等級與《國際漢語能力標準》的對應關系
“也不是說每個外國學生都非考不可,但通過率高能為孔子學院的教學加分。在世界各地,除了孔子學院還有很多華人機構開的語言培訓機構,客觀上就有學員招生的競爭。”王宏圖表示,雖然孔子學院是非營利性教育機構,但依然要考慮生源。
他自己曾在德國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教過高級口語班,代課過幾次初級班。“高級班好教一點,初級班的你還需要糾正他們的發音。而且能到高級班的學生,一般也比較努力。”
他還發現,不少外國學生很受r、jqx、zcs、zhchsh的發音困擾,比如“日本”的“日”非常難發。“加上四個聲調,外國人學漢語要花的功夫比學別的語言要多。”
“我們還遇到不少華裔子弟,口語不錯,但書寫困難,在認讀漢字這方面比較弱。現在北京和上海還有學校專門招華裔學生,就專門教他們認漢字。”
不過王宏圖也認為,如果測試太容易,就很難把差距拉開。“寧可難點,因為學生們也需要一些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