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那天,小銘同學自己跑到小區的菜店精心挑選油菜、香蘑、雞翅。回到家中,學著大人的樣子,扎上圍裙擼起袖子洗好菜。這個“左撇子”邊用左手持刀切菜邊請教,因為她不知道該切多大塊兒。費了好大勁兒,前期工作總算做好。就要開炒了,她竟然對開燃氣灶心存疑慮,打開總閥門后,小心翼翼試了好幾次總算安全開了火,自己高興地揮著小拳頭在廚房里高聲尖叫。她做的是香菇炒油菜,鍋里的油已經冒了煙她才放菜,唯恐被燙著站得離灶具遠遠的,幾乎是把菜扔進鍋里,然后機械地用勺子翻炒著,要是大人不提醒,她根本就不記得還要在菜里加鹽。最后總算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她興奮地直蹦高。那天夜里,媽媽下夜班回來,看著女兒給她留的菜,娘倆激動地摟在一起。吃著女兒做的菜,媽媽不住夸贊,竟然把菜湯都喝光了。
那一晚上,小銘同學寫作業比平時快了許多倍,錯誤率卻很低。家長發現,孩子第一次做飯,竟然還有如此連鎖反應。
QQ群里,是家長們不斷上傳的菜品圖片。有讓同學們垂涎欲滴的大餐,更多的還是品相并不太好的家常菜,最多的是西紅柿炒雞蛋。其實對于許多同學來說,這是第一次下廚做菜,做菜時自然免不了手忙腳亂。有的同學在炒菜時害怕油濺到自己的皮膚上,就一直將鍋蓋舉在自己胸前,連菜炒糊了都不知道;有的同學一不小心把鹽放多了,于是不停加水,最后將一盤菜變成了一鍋湯……還有的同學做了西餐;還有的同學做了精美的蛋糕……一時間,家長們上傳的上百道美食圖片幾乎爆屏。
家長們的評論都特別動情,小李同學的媽媽說:“孩子的一道芹菜炒肉震動了我的心緒,總以為她還是那個牙牙學語跑來跑去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轉眼已經可以獨立去做好一件事了。這是她的成長,也是家長的醒悟,謝謝老師!”“孩子的一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作為家長有太多的不放心,第一次出門怕碰到壞人;第一次騎車上學怕發生事故;第一次做飯怕切著手、燙傷。但是作為家長不可能替孩子做一切事情,學會放手,多指導,多鼓勵,就會發現孩子的第一次是多么的出色!”
一位同學表示:“我做了兩道菜,做完以后感覺累死啦,想想家人為我做了那么多年飯,爸媽真是不容易。當吃到自己做的飯菜后,感覺特別香,然后看到爸爸媽媽吃我做的飯時,覺得挺值得的,感覺自己真的應該做個大人了,要撐起父母的世界。”小張同學說:“自己做出來的菜其實很平常,不過家里人夸我做得好吃,滿臉都是笑容,我覺得吃的都是幸福。”
專家:
家長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就孩子
說起搞這一活動的初衷,劉老師說:“這是家校合育系列活動的一次嘗試。旨在通過家長指導有目標、有意義的一些活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只談學習效果不一定好,綜合素質上去了,孩子明理懂事了,學習動力也就足了。我們建議家長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展開聯想,為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開拓新的方法和領域。”據了解,小長假之后孩子們返校,突然間像長大了許多,親子之間的溝通也有所改善。
省會馬女士的女兒小崔同學也是12歲。對于教育孩子,馬女士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天吃完飯小崔負責洗碗;每次洗完澡小崔自己洗衣服,自己晾曬;每次出門,倒垃圾的事兒也由小崔完成。在一次集體活動中,當所有同學們都在玩的時候,小崔同學卻主動幫助大人們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受到在場所有人的稱贊。小崔同學在同齡小朋友中,成熟、懂事、明禮,這是跟媽媽的良好教育分不開的。
石家莊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胡叢笑主任認為,“00后”的孩子身邊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父母,6個大人服務一個孩子,實際上限制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孩子沒有機會去實踐,去做一些家務,他們并不是不愿去做,是家長們“剝奪”了他們勞動的權利。
別怕孩子切了手,也不用擔心會被燙著,做父母的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有這樣一個認知過程。別總以為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實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更重要。除了學習,還要學會人際交往、照顧別人、懂得感恩。所以,建議家長不要過度保護“00后”,家長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