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范
要求學生以規范語言發表網絡言論 表現將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市教委昨天發布《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16年修訂)》。新版《規范》要求中小學生合理使用網絡,瀏覽健康內容,以規范、文明語言發表網絡言論。團結同學,發生矛盾時多做自我批評。
與同學發生矛盾多自我批評
新《規范》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崇敬英雄模范。”針對“崇敬英雄模范”的要求,市教委基教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國家做出貢獻和犧牲的英雄應該是學生學習和崇敬的榜樣,現在很多孩子追捧明星,但對英雄則甚少了解,所以有必要去宣傳和弘揚英雄的精神。
北京晨報記者注意到,新《規范》在團結同學條目中還新增了“發生矛盾時多做自我批評”的表述,對此,負責人表示,學生之間需要友善,發生矛盾時孩子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沒有看到自己的缺點,多做自我批評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
行為規范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市教委表示,要將學生行為規范表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負責人稱,中小學各個學校都有學生綜合素質考評,此次將把規范的要求納入學校考評的相關評價指標中,并成為學校評價學生的基本依據。學校還將結合校規、校紀和學生過程性的表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另外,市教委將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學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提升。
《規范》發布后,各學校都要將教育部《守則》和新修訂的北京市《規范》在學校和班級顯著位置張貼,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專門宣講,讓全市中小學生熟知內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