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網文曝光學生被罰下課“憋尿”究竟怎么回事?
有家長不滿班主任管理方式已久有家長提出孩子難管溝通不可少
網文曝光學生被罰下課“憋尿”是否屬實?為何會有這樣的班級規定?
記者29日向報料家長致電核實,該家長表示,多名班上同學和家長反饋,學生上廁所要報告申請的做法,不是從12月份班級流動紅旗被取消開始,早在從今年11月就開始了。起初孩子并沒有說,后來有家長發現,孩子帶去學校的一壺水基本原封不動地帶回了家,這才了解到是班上“要申請才能上廁所”的規定讓孩子不敢喝水。
該家長稱,孩子班上實行“要申請才能上廁所”的規定,讓多名家長感到“這種做法很荒唐”。有家向記者回憶介紹,出現這個班級規定時間前后,當時孩子班主任在班級群里曾說過,班里男孩子頑皮,下課追打、在廁所互脫褲子玩的情況時有發生。
家長認為班主任這種管理方式有問題,有沒有嘗試和班主任溝通過?多位受訪家長表示并沒有就此事和班主任溝通過,也沒有家長向學校反饋此事。“因為之前班級q群有過溝通不愉快的事情,讓大家都有顧慮。”
顧慮來自哪里?有家長稱,這個班級早在一年級,就有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就爆發過矛盾和沖突。當時一些家長打算以聯名信的方式,向學校提出申請更換班主任,但因為有一位家長向班主任“告密”,導致最終不了了之。還有家長“抱怨”,班里孩子被班主任罰寫檢討是“家常便飯”,且懲罰往往是連帶的:一個孩子一門功課沒考好,其他幾科也要寫檢討;一個孩子忘帶紅領巾,全班一起寫反思,就連家長也要參與。
不過,對該班主任的的教育方式,不同受訪家長持有不同看法。也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從小就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罰一下沒什么。還有的認為,老師的做法也沒有犯法,家長小題大做罷了。
也有家長指出,“10來歲的孩子確實調皮,管孩子不容易。但溝通非常重要。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如果長期缺乏有效溝通,會導致矛盾變得越來越嚴重。”
【校方說法】有學校老師認為“班主任教學管理很嚴格,可能缺乏溝通”
記者29日上午來到水蔭路小學,小學門口擠滿了家長和各路媒體。出面協調現場秩序的該校教導處高老師表示,學校高度重視,事情的真實情況正在調查當中。“學校對流動紅旗的設置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與老師的工資、績效等不會掛鉤。”
當記者提出想采訪劉老師的意愿后,高老師回復“事件仍在調查中,具體情況要等待調查結果出來之后再發布。”她說,“劉老師從教20多年,人挺好的。每個老師可能都有自己的教學方式。”
當天上午放學時,記者曾試圖采訪三年該班級的學生,有學生對記者表示“班主任很好,不嚴。”也有在場的老師稱,該班主任是年級組長,平時對教學管理很嚴格,對教學也很負責任。可能與家長缺乏溝通,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全媒體記者/陶達嬪 陳芳庭 泠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