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一開始,他參加了很多的活動如辯論賽、模擬聯合國、商賽以及大量的志愿者活動,瀏覽了許多大學的網站,甚至去美國做訪校并報名參加大學的夏季項目。初三開始,他還參與到愛德基金會組織的公益活動中,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時間去愛德基金會的福利院和愛心面包房做義工,了解基金會的工作,并和那里的孩子們溝通,談心,一起做游戲。在高一的時候,他和同學們建立了一個微信平臺,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和家長一起解決青春叛逆期的各種矛盾。
B 揭秘名校面試
校友約你面對面吃個飯
被耶魯大學、杜克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的幾位同學還分享了面試經驗。他們的面試官都是所申請大學的校友,并非招生老師。
常天丞的面試約在昆山杜克大學,原定時間一個小時,“我們聊得很好,時間不知不覺延長至兩個小時。”面試官從常天丞的自我介紹入手,大約準備了20個問題,“大部分和我申請的專業(yè)相關。”
晁夏方舟和面試官約在上海見面。“我向他介紹了自己高中階段的學習情況,參加辯論賽的經歷。他針對我申請的專業(yè)提了一些問題。”整個面試約45分鐘。晁夏方舟認為,校友面試是錄取中重要參考之一,校友面試后會出一份面試報告提供給學校。
孫涵鈺的面試官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系一位校友,“我們通過視頻交流了半個小時。”面試題有為什么選擇賓大?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yè)?對專業(yè)未來學習有什么看法?“以開放性問題為主,主要給我們提供展示的平臺。”
C 6位“男學霸”的成長史
多人分享“學渣”逆襲經歷
昨天,南外推薦的7位超級學霸,碰巧有6位是男生。采訪中,記者注意到6位男生提到小學學習成績時,有5位表示:“還行,不怎么樣。”被耶魯大學錄取的張雙翼和晁夏方舟都謙虛地說:“小學成績不算拔尖,一般般。”
高三(4)班常天丞甚至回憶起小學低年級時短暫的“學渣史”。小學二年級時,常天丞有一次數學考了88分,全班倒數第二名。“這次印象太深,自尊心深受打擊。”三年級時數學成績中不溜秋,到四年級,常天丞的數學天賦慢慢顯露出來,常常考班級第一。五六年級穩(wěn)穩(wěn)坐住了第一的位置。“好在那時老師沒有放棄我,父母沒有苛責我,他們伸出了援手。”在老師、家長的鼓勵、幫助下,常天丞慢慢找到了學習的竅門,最后通過努力取得了好成績。“我認為在成長路上,碰到好老師是一種幸運。”
而被芝加哥大學錄取的于惜凡,自我評價是這樣的:小學、初中都在逆襲。小學一到五年級成績平平,數學成績較好。六年級第一次接觸數學競賽,拿到華羅庚數學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