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7點,廣西師范大學支教志愿者翟俊豪就醒了,睜開眼,他看到五六個“小腦袋”擠在宿舍的門旁、窗戶邊。“我已經習慣在孩子們的注視中醒來。”翟俊豪說,支教的日子里每天喚醒他的不是鬧鈴聲和刺眼的陽光,而是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
翟俊豪是廣西師大“小百靈鳥”公益團隊的成員,該團隊持續6年在廣西資源、龍勝等山區縣舉辦“鄉村音樂學生夏令營”,帶著孩子們從未見過的樂器,與他們談天說地、歡歌起舞。
在廣西師范大學眾多志愿服務團隊中,“小百靈鳥”算成立時間比較短的。早在2005年,廣西師大一群學生志愿者就倡議成立了“小課桌”萬眾愛心學校,重點幫扶鄉村、社區的貧困家庭孩子,并為農民工子女及留守兒童開展“愛心家教”活動。
本碩就讀于廣西師大,今年剛從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畢業回母校任教的晏振說,讓自己放棄了諸多誘人就業機會回到母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為曾經支教地方的孩子們做點事情”。晏振曾經是廣西師大“小課桌”萬眾愛心學校的志愿者,在這里上學的7年里,他為20多名孩子做過義務家教,到過3所中小學義務支教。
在廣西師范大學,像“小百靈鳥”“小課桌”這樣以“小”命名的愛心公益志愿服務團隊有16個。11年來,廣西師大數萬名大學生志愿者以“小”的堅守踐行著自己的愛心接力。廣西師大黨委書記王枬介紹,學校通過打造“樂群文化”志愿服務品牌,讓學生們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整體素養,匯聚、弘揚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風尚。
“小雨滴”支教社的誕生緣自一次偶然。2008年夏,廣西師大美術學院的學生們前往三江侗族自治縣寫生。當地落后的辦學條件與教育觀念,令大學生們深受震動。一個夜談會上,屬于美術專業學生的“小雨滴”支教社成立了。如今已畢業的該社第5屆負責人豐登還記得,為了籌錢修繕校舍、購置學習用品,大家舉辦了一場場“愛心助學義賣募捐”活動,將各自的畫作、手繪石頭、印章等,擺上義賣臺。
“小黑板”計劃發起于2006年,10年間吸引了全國30多所高校近萬名大學生參與,公益足跡遍及廣西68個縣和全國28個省份,5萬多名孩子從中獲益。今年暑假,“小黑板”團隊成員肖嫻第3年回家鄉容縣,給孩子們講解國學經典。活動結束后,一位曾質疑“學這有啥用”的家長,給肖嫻發來其兒子主動幫媽媽和奶奶洗腳的溫馨照片:“以前調皮搗蛋的娃兒換了個人!”(記者 周仕敏 通訊員 李宇杰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