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一位家長在網上發文稱,孩子遭到同學的“霸凌”,事后出現 失眠、恐懼等急性應激反應,質疑校方處理不當。此事經互聯網傳播發酵,引發公眾強烈關注。對此,記者多方聯系涉事相關方,關注“反校園欺凌”難題。
網上輿情:“讓真相再飛一會兒”
8日晚,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流傳。
撰文者自稱是北京中關村二小四年級某10歲男孩的媽媽。據她說,11月某日,孩子在學校被兩名同班同學欺凌,同學將有廁紙、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 子頭上并嘲笑。事發后,孩子哭著自我清理,卻未向老師報告;回到家說起此事時“抖成一團”“嚎啕大哭”,并出現失眠、厭食、易怒、恐懼上學等癥狀,后被醫 生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文中指出,孩子從三年級開始就被同學“罵侮辱性外號”。
這位母親還寫道,她向學校及海淀區教委反映此事,惡作劇的兩個孩子供認不諱。但一名對方家長覺得“就是孩子淘氣”,拒絕道歉。老師定性此事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并讓她放棄“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等四點訴求。
這位母親還表示,在與校領導、班主任等老師的面談中,一位校領導對其“態度粗暴”,認為“孩子在學校受傷就該學校管,家長不可以有意見”。“我們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學校處理和道歉,為什么要被如此對待?”她說。
此后,網上逐漸出現不同聲音,“中關村二小其他學生家長”等爆料,稱發帖的“被欺凌”學生家長“夸大事實、借題發揮”。對此,“被欺凌”學生的 家長11日在微信公眾平臺發文稱:“有些明顯是捏造事實甚至人身攻擊的,明顯地并不關心這件事本身,只是一味攻擊母親攻擊孩子。”
部分網友表示,根據單方面的敘述,目前無法確認真相。網友“芭芭拉”說:“理解一名母親保護自己孩子的心,也希望事情能很好地解決,而不是升級為一場網絡大戰,進而演變為對某一個群體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