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教育 > 校園 > 正文

家長控訴老師“六宗罪” 老師學校回應說無奈

來源:揚子晚報 2016-12-12 09:51 http://www.413629.com/

  《上海的家長群炸了:魔都父母太悲催!》、《常熟家長怒斥老師:小學一年級的作業全部家長做,老師到底要你是干嘛的》、《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這樣一篇篇家長控訴教育甚至痛斥老師的文章,一經網絡發酵,閱讀量驚人,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老師和家長的關系為何演變至此?現在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揚子晚報記者對家長和學校、老師進行了采訪。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璟

家長控訴老師“六宗罪”

  A 老師布置作業,家長“改作業+簽字”

  記者采訪中發現,最讓小學生家長頭疼的是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和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家長身心疲憊。

  南京一位孩子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家長劉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他每天最緊張的事情就是放學時間要盯著qq群,防止老師布置作業有所錯漏。“家長幫孩子做作業,檢查作業已成普遍現象,家長還要簽字確認,不然孩子就會遭到批評!”劉先生說,“如果都是家長改好的交上去,這樣得來的漂亮作業本又有什么意義呢?”

  B 實踐作業折騰人,家長無奈被PK

  做PPT、拍活動視頻、做小報、調查課題、小制作……看到這樣的作業,很多家長就兩個字——頭大。“現在學校花樣真多,才二年級的孩子,都要做調查報告了,還要PPT演示。”在南京某機關工作的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工作也比較忙,但孩子這樣的作業基本上是要自己“加班”完成。“這類作業一般都要展覽或者參加比賽,但是那些得獎的我看沒一個是孩子自己能夠完成的,這哪里是孩子在比賽,簡直就是家長在PK!”

  C 為了給孩子“加分”,家長要“做事”

  “誰有空打印一下這個材料?”“誰有空來整理一下教室。”……在班級qq群里,每當有的老師發出這類“求助信號”的時候,總有一些“熱心家長”爭先恐后地“搶任務”。

  “幫老師做事,也是為了孩子啊!”才上小學一年級的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經過努力,得到了班級家委會代表的崗位。“我就是希望能通過為班級做事,給孩子‘加分’。”

  采訪中,也有不少家長跟記者坦言,活動中越活躍、越愿意為班級付出的家長,確實能提升其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人家做得多,自然知名度也高。”

  D 忙完學校還不夠,課外補課不能少

  “我們老師跟我說,你得學點課外的了!不然到高年級想趕都趕不上了!”采訪中,孩子在南京一所名小讀三年級的宋女士告訴記者,老師的好意讓她感慨萬千。“班上的孩子幾乎都在外面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我家孩子還沒上,連老師都替我著急。”

  而有的老師的行為更是讓家長感到敢怒不敢言。“我們班主任暑假的時候開了一個班,問我家兒子要不要上。”這位初中生家長直言不諱地說,直接要求自己班上的學生來上自己的家教班,我覺得是觸犯了底線。

  E 老師愛群里“放榜”,家長有心理陰影

  “每天有個時間,我心跳都會自動加快,這就是老師要‘放榜’了,考試成績要曬,有時候則是孩子作業反饋情況或者是孩子的表現,表現不好的會被點名。”吳女士兒子有一點兒調皮,因此經常被老師“曬”。“每次看到群里有我兒子的名字,我就非常難過,我很擔心在別的家長眼里,我兒子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我覺得這已經影響到了我的生活,這樣的做法已經讓我有了心理陰影。”

  F 只盯著成績看,孩子沒時間玩

老師學校說無奈

  回應1

  家長“幫助”作業

  并不是在“偷懶”

  “經常有家長在網上抨擊老師,說老師轉嫁工作任務給家長,但其實這并非事實的全部。”南京一位有著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是很支持家長參與到作業的檢查和反饋中來的。“小學老師一般是帶兩個班,是1對幾十,而家長是2對1。現在的教學現狀是沒有更多的時間給老師去解決每個孩子個性的問題,但是家長如果適時介入,就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給予鼓勵和解析,這樣的付出對自己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很多家長對學校布置實踐類作業表示花樣太多,采訪中,一位老師向記者講述自己看到的一幕。“學校布置了一個體驗盲人走路的作業,我在小區里就看到一位父親陪著蒙著眼睛的女兒在走路,一邊走一邊在鼓勵她。這種作業的陪伴是高質量的,孩子得到的也不僅僅是一篇作文。老師布置的很多實踐類作業也是這個目的。”

  回應2

  教育的要求更高,

  老師要兼顧的也更多了

  “很多家長對qq群發布信息說反感,但事實上微信、qq這種手段已經成為現代人工作、生活最便捷的溝通交流方式。為什么老師用就不可以呢?學生教育教學活動也是動態的,這種方式能夠及時把要求和家長進行溝通,也能及時得到反饋。”南京某小學任教的劉老師告訴記者,“也許有老師會把孩子的表現進行公布,我想也是一種提醒。但老師不能出現過激的言語,而是要好好說話。”

  采訪中,不少老師向記者感嘆現在老師“難做”。南京鼓樓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學班主任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六點起床,七點一刻就會到校,為的就是趕到學生來之前檢查衛生。“現在教育教學的要求比過去高多了,老師的教研任務也很重。除了上課,改作業,參加培訓,我們還要管孩子運動不受傷,游泳不能生病,班級活動要豐富、學生間矛盾沖突要處理好,等等。現在家長動不動就說維權,一不留神老師就會被投訴,做老師心理壓力也很大。”

  回應3

  最可怕的壓力來自課外

  現在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辛苦,但是這樣的學習負擔也并非都來自學校。“不少家長總是抱怨學校作業多,但真的都是學校干的嗎?很多時候,家長捫心自問,給孩子那么重的負擔,是不是自己的選擇?”采訪中,南京一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現在課外培訓太厲害,很多家長都身陷漩渦無法自拔。“很多孩子做不完的作業并不是課內的,而是外面培訓機構的。更可怕的是,現在的培訓機構的學習成績已經成了家長們追逐的評價指標,甚至出現了家長替孩子請假準備課外培訓機構考試的怪現象!”

  記者發現,這樣的情況確實觸目驚心。南京另一位名小校長透露,竟然有家長要求學校推遲考試,等他們考完培訓機構的期中考試再考,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升學考慮,也為了孩子能夠贏過別人,讓孩子超前學、超量學,讓孩子苦不堪言。”

  專家觀點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要把握好“責任邊際”

  “很多家長會說,我小時候并不需要家長管啊,現在為什么孩子做作業都要家長陪?但說這話的人忽略了一個問題,對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的環境已經不一樣了!”南京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表示,現在很多一線教育工作者發現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越是優秀的孩子,其家長對孩子投入的程度越高。

  但對于小學生家庭作業該不該由家長檢查批改并簽字的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覺得學校、家長、社會應該各司其職,讓家長給孩子輔導功課,給家庭增加了壓力,家庭教育淪為了學校的附庸。

  “正確對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系,兩者是統一的,不要割裂開來。家長在自身身上找問題,學校和老師也要找自己的問題,大家各自思考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哪些任務是不應該交給別人的,把這個‘邊際’把握好了,才能和諧起來。”社會學博士,南師大徐翔老師分析:在社會媒體發達的時代,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斷受到觸動,學校老師和家長也要學會在新的平臺上去溝通,共同促進教育的進步。

  “現在的孩子太可憐了,每天都是寫寫寫!低年級的孩子都要弄到晚上九十點鐘,到了高年級據說要弄到十二點,現在孩子回家說中午老師都不給休息,都在讓他們寫作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感慨道,現在學校的評價太單一,老師也喜歡那種特別乖巧、聽話的孩子,卻忽略了孩子的個性。“現在孩子能活動的時間太少了,學校里根本做不到天天有體育課,孩子下課都沒時間玩!”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在對好學生的標準雖然出了很多新的名稱,但是“學習好”幾乎可以碾壓一切,對學霸的推崇,也讓更多孩子被逼追趕,提前透支,背負著超越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任務。

  ■新聞鏈接

  關于作業量:

  小學生每天不超1小時

  2015年5月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試行)》。在教育教學方面,《標準》第四十三條規定,嚴格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合理安排學生作業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初中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5小時以內。

  關于家長批改:

  浙江等地發文禁止

  2013年,山東省濟南市教育局規定所轄各學校制定作業批改管理制度,嚴格實行學生作業教師全批全改,嚴禁讓學生或家長代老師批改作業;2016年,浙江省教育廳發布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指導意見,特別指出,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

  《上海的家長群炸了:魔都父母太悲催!》、《常熟家長怒斥老師:小學一年級的作業全部家長做,老師到底要你是干嘛的》、《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這樣一篇篇家長控訴教育甚至痛斥老師的文章,一經網絡發酵,閱讀量驚人,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老師和家長的關系為何演變至此?現在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揚子晚報記者對家長和學校、老師進行了采訪。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璟

家長控訴老師“六宗罪”

  A 老師布置作業,家長“改作業+簽字”

  記者采訪中發現,最讓小學生家長頭疼的是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和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家長身心疲憊。

  南京一位孩子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家長劉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他每天最緊張的事情就是放學時間要盯著qq群,防止老師布置作業有所錯漏。“家長幫孩子做作業,檢查作業已成普遍現象,家長還要簽字確認,不然孩子就會遭到批評!”劉先生說,“如果都是家長改好的交上去,這樣得來的漂亮作業本又有什么意義呢?”

  B 實踐作業折騰人,家長無奈被PK

  做PPT、拍活動視頻、做小報、調查課題、小制作……看到這樣的作業,很多家長就兩個字——頭大。“現在學校花樣真多,才二年級的孩子,都要做調查報告了,還要PPT演示。”在南京某機關工作的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工作也比較忙,但孩子這樣的作業基本上是要自己“加班”完成。“這類作業一般都要展覽或者參加比賽,但是那些得獎的我看沒一個是孩子自己能夠完成的,這哪里是孩子在比賽,簡直就是家長在PK!”

  C 為了給孩子“加分”,家長要“做事”

  “誰有空打印一下這個材料?”“誰有空來整理一下教室。”……在班級qq群里,每當有的老師發出這類“求助信號”的時候,總有一些“熱心家長”爭先恐后地“搶任務”。

  “幫老師做事,也是為了孩子啊!”才上小學一年級的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經過努力,得到了班級家委會代表的崗位。“我就是希望能通過為班級做事,給孩子‘加分’。”

  采訪中,也有不少家長跟記者坦言,活動中越活躍、越愿意為班級付出的家長,確實能提升其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人家做得多,自然知名度也高。”

  D 忙完學校還不夠,課外補課不能少

  “我們老師跟我說,你得學點課外的了!不然到高年級想趕都趕不上了!”采訪中,孩子在南京一所名小讀三年級的宋女士告訴記者,老師的好意讓她感慨萬千。“班上的孩子幾乎都在外面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我家孩子還沒上,連老師都替我著急。”

  而有的老師的行為更是讓家長感到敢怒不敢言。“我們班主任暑假的時候開了一個班,問我家兒子要不要上。”這位初中生家長直言不諱地說,直接要求自己班上的學生來上自己的家教班,我覺得是觸犯了底線。

  E 老師愛群里“放榜”,家長有心理陰影

  “每天有個時間,我心跳都會自動加快,這就是老師要‘放榜’了,考試成績要曬,有時候則是孩子作業反饋情況或者是孩子的表現,表現不好的會被點名。”吳女士兒子有一點兒調皮,因此經常被老師“曬”。“每次看到群里有我兒子的名字,我就非常難過,我很擔心在別的家長眼里,我兒子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我覺得這已經影響到了我的生活,這樣的做法已經讓我有了心理陰影。”

  F 只盯著成績看,孩子沒時間玩

老師學校說無奈

  回應1

  家長“幫助”作業

  并不是在“偷懶”

  “經常有家長在網上抨擊老師,說老師轉嫁工作任務給家長,但其實這并非事實的全部。”南京一位有著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是很支持家長參與到作業的檢查和反饋中來的。“小學老師一般是帶兩個班,是1對幾十,而家長是2對1。現在的教學現狀是沒有更多的時間給老師去解決每個孩子個性的問題,但是家長如果適時介入,就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給予鼓勵和解析,這樣的付出對自己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很多家長對學校布置實踐類作業表示花樣太多,采訪中,一位老師向記者講述自己看到的一幕。“學校布置了一個體驗盲人走路的作業,我在小區里就看到一位父親陪著蒙著眼睛的女兒在走路,一邊走一邊在鼓勵她。這種作業的陪伴是高質量的,孩子得到的也不僅僅是一篇作文。老師布置的很多實踐類作業也是這個目的。”

  回應2

  教育的要求更高,

  老師要兼顧的也更多了

  “很多家長對qq群發布信息說反感,但事實上微信、qq這種手段已經成為現代人工作、生活最便捷的溝通交流方式。為什么老師用就不可以呢?學生教育教學活動也是動態的,這種方式能夠及時把要求和家長進行溝通,也能及時得到反饋。”南京某小學任教的劉老師告訴記者,“也許有老師會把孩子的表現進行公布,我想也是一種提醒。但老師不能出現過激的言語,而是要好好說話。”

  采訪中,不少老師向記者感嘆現在老師“難做”。南京鼓樓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學班主任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六點起床,七點一刻就會到校,為的就是趕到學生來之前檢查衛生。“現在教育教學的要求比過去高多了,老師的教研任務也很重。除了上課,改作業,參加培訓,我們還要管孩子運動不受傷,游泳不能生病,班級活動要豐富、學生間矛盾沖突要處理好,等等。現在家長動不動就說維權,一不留神老師就會被投訴,做老師心理壓力也很大。”

  回應3

  最可怕的壓力來自課外

  現在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辛苦,但是這樣的學習負擔也并非都來自學校。“不少家長總是抱怨學校作業多,但真的都是學校干的嗎?很多時候,家長捫心自問,給孩子那么重的負擔,是不是自己的選擇?”采訪中,南京一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現在課外培訓太厲害,很多家長都身陷漩渦無法自拔。“很多孩子做不完的作業并不是課內的,而是外面培訓機構的。更可怕的是,現在的培訓機構的學習成績已經成了家長們追逐的評價指標,甚至出現了家長替孩子請假準備課外培訓機構考試的怪現象!”

  記者發現,這樣的情況確實觸目驚心。南京另一位名小校長透露,竟然有家長要求學校推遲考試,等他們考完培訓機構的期中考試再考,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升學考慮,也為了孩子能夠贏過別人,讓孩子超前學、超量學,讓孩子苦不堪言。”

  專家觀點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要把握好“責任邊際”

  “很多家長會說,我小時候并不需要家長管啊,現在為什么孩子做作業都要家長陪?但說這話的人忽略了一個問題,對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的環境已經不一樣了!”南京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表示,現在很多一線教育工作者發現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越是優秀的孩子,其家長對孩子投入的程度越高。

  但對于小學生家庭作業該不該由家長檢查批改并簽字的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覺得學校、家長、社會應該各司其職,讓家長給孩子輔導功課,給家庭增加了壓力,家庭教育淪為了學校的附庸。

  “正確對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系,兩者是統一的,不要割裂開來。家長在自身身上找問題,學校和老師也要找自己的問題,大家各自思考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哪些任務是不應該交給別人的,把這個‘邊際’把握好了,才能和諧起來。”社會學博士,南師大徐翔老師分析:在社會媒體發達的時代,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斷受到觸動,學校老師和家長也要學會在新的平臺上去溝通,共同促進教育的進步。

  “現在的孩子太可憐了,每天都是寫寫寫!低年級的孩子都要弄到晚上九十點鐘,到了高年級據說要弄到十二點,現在孩子回家說中午老師都不給休息,都在讓他們寫作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感慨道,現在學校的評價太單一,老師也喜歡那種特別乖巧、聽話的孩子,卻忽略了孩子的個性。“現在孩子能活動的時間太少了,學校里根本做不到天天有體育課,孩子下課都沒時間玩!”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在對好學生的標準雖然出了很多新的名稱,但是“學習好”幾乎可以碾壓一切,對學霸的推崇,也讓更多孩子被逼追趕,提前透支,背負著超越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任務。

  ■新聞鏈接

  關于作業量:

  小學生每天不超1小時

  2015年5月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試行)》。在教育教學方面,《標準》第四十三條規定,嚴格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合理安排學生作業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初中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5小時以內。

  關于家長批改:

  浙江等地發文禁止

  2013年,山東省濟南市教育局規定所轄各學校制定作業批改管理制度,嚴格實行學生作業教師全批全改,嚴禁讓學生或家長代老師批改作業;2016年,浙江省教育廳發布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指導意見,特別指出,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2025年南京中考成績查詢入口 南京市教育局
  • 2025年上海中考成績查詢入口 上海招考熱線
  • 遵義市招生考試網官網 2025年遵義中考成績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喜迎食博丨成都市新津區考察團到漳州龍海 龍海區檢察院:法治護航成長,共筑家庭保 長泰后坊村幸福院:托起穩穩的“夕陽紅” 平和:雙向奔赴 校地合作共謀振興新篇 南靖縣開展2025年小學語文教師繼續教育集 農行東山縣支行:頂街設征信宣傳欄 助力 平安產險福清中心支公司:“愛和責任”進 央視《新聞聯播》|“廈門發展戰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