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4·25”地震已過去了近600天,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扎西崗鄉中心小學臨時安置學校至今沒有停過一天課。
扎西崗鄉中心小學位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結縣。該縣南部與尼泊爾交界,也是“4·25”地震受災地區之一。
扎西崗鄉中心小學校長達瓦羅布告訴中新社記者,地震時,他正和幾位老師在洗衣房清洗學生們的衣服,建筑搖晃得厲害,大約持續了六七秒。
“有些學生出現暈倒、嘔吐,還有低年級的學生不知所措,又哭又叫。”達瓦羅布說,2015-2016學年扎西崗鄉中心小學有學生163人,大部分在校寄宿。“還好當時是周六,又是剛吃過午飯,大多數學生都在操場玩耍,沒有出現人員受傷的情況。”
不過,一場驚魂過后,原本只能勉強維持師生學習生活的教學用房,經此一震便徹底成了危房。
達瓦羅布介紹,該小學始建于1974年,經過2004年小學規范化建設后校舍總建筑面積達到2128.9平方米,不過大部分的教學及輔助用房均為磚木結構,無法滿足現行國家相關抗震等規范要求。“4·25”地震致使扎西崗中心小學除2013年實施建設的學生食堂和教工宿舍外,其余建筑均受損嚴重,局部地基出現沉降,房屋墻體多處開裂,屋面漏水滲水嚴重。
地震后的兩個晚上,達瓦羅布和全校師生們都在操場上鋪起的草甸上度過。一時仍有余震不斷,尚屬輕微。經過向上級教育部門請示和爭取后,扎西崗鄉文化站騰出六間擁擠的房間和一套臨時改造的學生宿舍。
新的一周的周一,“扎西崗鄉中心小學”正常開課。當日下午,在陷入悲傷和沉寂的喜馬拉雅山北麓,扎西崗鄉文化站里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并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期間教學從未中斷過,有困難師生們合力克服。”達瓦羅布說,扎西崗鄉文化站實在騰不出更多的地方,平時老師們就擠在學生宿舍劃出的幾平米小屋里辦公、值班,“更多的時候,就在太陽底下搬一張凳子,來備課和批改作業。”
與此同時,地震過后,定結縣積極申報扎西崗鄉中心小學災后重建項目。2016年6月5日,總投資1116萬元人民幣、總校舍面積3732平方米的重建項目開工。定結縣教育部門介紹,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2017年3月開學即可投入使用。
看著新校園一天天蓋起,包括藏式風格的現代化教學樓、綜合樓、體育運動場等地,扎西崗鄉中心小學的師生們搬入的心情越來越急切。
六年級的白瑪倫珠喜歡自然科學、數學、漢文課程,但他最大的愛好還是踢足球,而過去,他和小伙伴們都是在沙土的操場上踢“野球”。新運動場的建設讓同學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