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2日訊 50余名兩岸大學生將通過為期10天的夏令營活動,走進泉州西街、東西塔、平安橋,調研永春岵山古村落、安溪湖頭李光地故居、漳州明清歷史街區等各種傳統閩南古建筑,并共同研討閩南聚落復興之道。
“兩岸大學生攜手走進傳統閩南聚落,可推動兩岸閩南傳統聚落建筑文化的傳承、保護與旅游開發建設。”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說,閩南聚落及傳統建筑作為中國建筑中的奇葩,具有豐富的建筑藝術文化,也是兩岸文化聯系的紐帶。
隨著泉州、漳州、臺灣三地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閩南文化已成為三地文化交流往來的重要載體,而泉、漳、臺三地閩南聚落及傳統建筑文化元素豐富,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夏令營期間,兩岸大學生將通過調研“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傳承、傳統建筑遺產的價值認識及利用等問題形成研究論文,進行專題研討會,還將結集出版論文集。(海都記者 劉燕婷 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