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點名、二維碼簽到、發紅包點名、集齊“五福”免期末考……
“創新課堂”引熱議 專家呼吁回歸教學本質
上課點名使用支付寶?日前,福州大學陽光學院一老師的創新做法引發網友熱議。該老師每節課自掏腰包發66元紅包,搶紅包的同學要輸入姓名和學號。對此,不少網友紛紛點贊,稱這樣的課堂我們再也不想逃課了。
網友:
這種課我絕不逃
發紅包點名在網上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圍觀”。從相關媒體對此話題發起的投票中看,有18.9%的網友認為該老師與時俱進,值得點贊;29.7%的網友表示同情老師,還得自掏腰包“請”學生上課;37.8%的網友認為老師這樣做不合適,對學生的價值觀有負面影響;還有13.6%的網友表示,不想評判,我就是想去這個學校上課。
網友“迷糊卡卡西”說:“上個課就發66元紅包,老師真土豪啊!”網友“瀏陽河畔”說:“別人家的老師真會玩。我只想問,老師我現在去你們班上課,還來得及嗎?”網友“斷線風箏”說:“這讓其他老師情何以堪!以后是不是不發紅包就不能上課了?”
盤點:
各出奇招的創新課堂
為了“促進”課堂“上座率”,各路老師紛紛展開奇思妙想,各出奇招。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一老師要求學生用微信發自拍照片到訂閱號點名;南大上課“微信點名”,不用微信答題不算簽到;武漢高校教師上課下課拍合影照點名;江西師范大學點名出狠招,每人專屬簽到二維碼等等。
不僅如此,為了能把學生全神貫注地留在課堂上,國內各大高校的老師們也是絞盡腦汁。湖北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老師毛小敏把“五福”搬進課堂,希望讓枯燥課程變生動。集齊勤學福、助學福、自學福、樂學福、創新福,期末免考且成績優秀,集“四福”者平時成績加10分。
還有不少老師在課程設置上別出心裁。日前,福建師范大學一位“80后”女教師就開設了一門有趣的選修課《先秦穿越手冊》,主要是講授上古時代的飲食、服飾、建筑、交通、貨幣、婚葬等方面的文化。而電子科技大學開設了《知味》這門課,專門給同學們介紹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和烹飪原料知識,教同學們川菜的制作工藝;學校食堂還專門搭建了實踐中心,50名同學可以一起動手煎炒烹炸。中南大學開設《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讓學生們在學習、“查案”中自由切換,受到學生尤其是“柯南迷”的極大熱捧。
專家:
創新應該回歸教學本質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王偉宜認為,盡管如今的一些“創新課堂”很受歡迎,但這一創新卻僅僅局限于表面。
“課堂創新不要為了迎合社會和學生的口味而去作秀,也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課堂教育的本質核心還是教授知識,老師教了些什么、學生學到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老師要思考為什么課堂上學生積極性不高,是課程性質的問題?還是老師自身業務能力和講課方式的問題?學生也要反思。作為學生理應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為什么會有逃課遲到、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出現?”他說,創新并不是新概念,在課上進行互動、討論,讓學生參與到老師的教學中都是一種創新。但所有的創新都應該回歸到教學本質,讓學生在課上有所收獲。這才是課堂教學的本質所在。
此外,他還建議,應該從制度上進行約束,例如老師課堂滿意度考核、學生滿勤制度等,通過制度規定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專注到課堂上。(記者 馮川葉 實習生 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