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實是,學生實習難已經成為大學教育公認的老大難。這對于注重實踐的工科學生來說,影響是致命的。“為什么企業興致不高?還是學校教育離他們的需求太遠,我們希望探索一條破題之路。”謝輝說。
于是便有了張晶第一堂課領到的科研題目。與此同時,傳熱學知識原理的講授被壓縮了一半的課時,騰出空間讓學生們直接攻陷企業給出的考題。
3個班、90名學生,以班為單位組建虛擬公司技術競標團隊,自主判斷、探索,建立模型、提出技術方案,項目輔導教師、助理班導師全天候解答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企業工程師參與項目輔導和期末評審。期末筆試和項目成績各占一半。
每個技術競標團隊設立1名總經理,2名總工程師,下設5至6個項目組,各項目組再設1名項目經理。每個團隊配有1000元項目活動經費,最終勝出的方案將獲得經費以支持后續研發和參加全國大賽。
項目設置兩次“節點匯報”,第一次為全英文,第二次為中文。期末的第三次匯報為“企業匯報”,企業工程師加入評審團隊對項目進行“驗收”……
“躺”在書本里的知識“站”起來了
田華是項目輔導老師,一開始還擔心課程設置改變會讓同學們不適應,沒過多久就發現,擔心是多余的。極具挑戰性的目標,讓年輕人的“小宇宙”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