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一網友發視頻稱正式起訴《新華字典》,該網友表示《新華字典》中釋義“玩弄女性”、“腰里別著一支手槍”、“孩子小成了累贅”涉嫌違反《出版管理條例》。
該網友還表示《新華字典》12版中,沒有“倭寇”一詞,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
對此,網友紛紛發表評論:
感覺和以前的有所不一樣
你們好勇敢,終于有人站出來了,不是敏感,是必要的發聲!
這種很容易誤導三觀尚未成熟的孩子們,如果屬實希望一定要嚴懲。
此前6月西湖之聲報道,網傳新版《新華字典》中將“倭寇”一詞刪除,引發關注。有媒體報道援引商務印書館工作人員回應稱,已知曉此事,正了解詳細情況。
對此,“中國出版營銷周報”微信公眾號6月27日刊文介紹,據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第一時間調查了解,此報道不實。調查情況如下:
1.《新華字典》作為小型字典,重在收字,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所有版本中,在“倭”字下都未曾收錄“倭寇”這一詞語,因此所謂“新版刪除”該詞不屬實。
《新華字典》1957年版內文“倭”字 本文圖均為 中國出版營銷周報 圖
《新華字典》第12版內文“倭”字
2.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詞典》,作為中型詞典,各個版本里均一直收錄有“倭寇”一詞。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內文“倭寇”一詞的解釋為:14-16實際屢次騷擾搶劫朝鮮和我國沿海的日本海盜。抗日戰爭時期也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內文“倭寇”一詞
據有關資料顯示,《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由新華辭書社(又稱人民教育出版社辭書編輯室)編寫。1953年10月,《新華字典》(音序排列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1954年8月出版部首排列版。1957年6月,《新華字典(第1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轉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后《新華字典》一直由商務印書館負責出版,并不斷修訂。截至2021年10月,已修訂至《新華字典》第12版。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自出版以來,為中國文化水平的提高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新華字典(第12版)》是202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詞典類工具書。
《新華字典(第12版)》共收單字13000多個,收帶注解的詞語3300多個。該版本收錄了打卡、點贊、二維碼等,以語詞記錄著共和國的發展變遷。另外,該版本增補新詞新例100多個,如“初”下新增“初心”,“粉”下新增“粉絲”,“截”下新增“截屏”,此外像“點贊”“二維碼”“非物質文化遺產”“到付”“網購”等與當前生活密不可分的詞語也有收錄。
綜合西湖之聲、看度新聞、光明日報、人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