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印發《關于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本意見自2023年9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其中提到,實行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9個科目筆試省級統一命題。其中,廣州和深圳2個副省級城市試行9個科目自主命題,其他市由全省統一命題,各市具體組織實施。
考試科目方面,包括9門文化科目: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含聽力或聽說,下同)、地理、物理(含實驗操作,下同)、化學(含實驗操作,下同)、生物學(含實驗操作,下同)和3門其他科目: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和藝術等科目。
《意見》指出,實行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9個科目筆試省級統一命題。其中,廣州和深圳2個副省級城市試行9個科目自主命題,其他市由全省統一命題,各市具體組織實施。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和小語種科目及外語聽說,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實驗操作等,暫由各市自行組織命題。
考試方式方面,結合各學科特點采用多樣化考試方式。積極探索應用計算機進行考試。外語科目實行筆試+聽力(或聽說)考試的方式;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目采用筆試和實驗操作的方式。文化科目可以采用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
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和藝術科目考試,以實踐測試為主,紙筆測試為輔,采用過程性與終結性考查相結合的方式。體育與健康科目考試在初中每學年要進行一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并將測試成績按一定比例納入中考錄取計分。
考試時間方面,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學科目筆試時間全省統一,其中地理、生物學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末,其他科目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末。信息科技科目一般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末,體育與健康和藝術科目及外語聽說、理化實驗操作一般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5月底前,具體時間由各市自行確定。學生按《課程方案和標準》修完某科目后,方可取得該科目的考試資格。
考試分數方面,各科卷面原始分數為:語文、數學和外語科目各120分(其中外語科目含外語聽力或聽說30分),其他科目各100分。其中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分數不低于每門科目考試總分的10%。
各科考試時長為:語文、數學科目各120分鐘、外語科目90分鐘(其中外語科目含外語聽力20分鐘左右,不含外語聽說),物理(不含實驗操作)和歷史科目各為80分鐘,道德與法治、地理、化學(不含實驗操作)和生物學(不含實驗操作)科目各為60分鐘。體育與健康、藝術和信息科技科目及外語聽說、理化生實驗操作(理化生各科目可分別考試,也可合在一起考試)各科(項)滿分值、考試時長由各市自定。
此外,除語文、數學、外語和體育與健康4門科目外,至少將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和化學納入中考招生錄取計分科目,鼓勵將地理和生物學納入錄取計分科目,探索將藝術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體育與健康考試計分權重不低于錄取總分的8%。鼓勵采用分數+等級或僅用等級的招生錄取辦法。有條件的市,可以探索在學考各門科目成績合格的前提下,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錄取科目的機會,發揮學科優勢,促進學生發展興趣愛好。
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按比例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辦法。每所公辦優質普通高中學校(含外語、體育和藝術類學校)要安排不低于50%的招生名額,按中考報名學生總數(除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數),直接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學校(含民辦),并向薄弱初中、農村初中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初中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名額分配招生采用單獨批次、單獨錄取的招生辦法。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名額分配實際錄取比例不低于總招生數的50%。從2023年秋季入學的初一新生開始,除因戶籍轉移或其他原因按規定辦理外市轉入本市就讀的學生外,報考“名額分配”的考生,應是符合本市中考報考條件且具有該初中學校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的應屆初中畢業生。
文丨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