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河南一中學開學女生站校門排隊剪發”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截至記者發稿,該話題閱讀量突破1.1億,熱度居高不下,有3000余人參與討論。據有關媒體報道,事發地是河南平頂山市郟縣一高,發布者稱“高三的剩幾個月了,有些女學生都氣哭了”。
該如何看待該校這一舉動?記者采訪了數位家長、老師及教育專家。
學生是要遵守學校規則
但學校不能什么都“一刀切”
在家長翟女士看來,學校統一發型也是為讓學生把關注點放在學習上,大家服裝、發型一樣,比的就只有成績了。對此,家長王女士并不認同,在最美好的青春年紀,學校此舉模糊了男女性別,但她可以接受給孩子剪成短馬尾。
“我認為學校應注重教育質量等內涵建設,而不是過分注重學生的外表形象。”家長劉女士認為,是否剪發,應由學生自己決定,而不是學校強制要求,“在處理這類情況時,學校應該注重家校溝通,充分聽取家長們的意見,共同探討最好的管理方式。”
對于河南該中學的這一舉動,學生家長們觀點不一,一線教師們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我感覺學校在強制剪發前,大概率會做大量調研,比如調查長發是否影響學習、是否同意剪短發等,如果學?;诖颂岢隽思舭l建議,其初衷肯定是好的,行為也不算過激。”淄博沂源縣流泉完小教師周芳舉了個例子,比如她所在學校也會要求教師衣著得體,不濃妝艷抹,因為那樣做與教師的身份、形象不符。
“就像教體局工作人員回應的那樣,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影響學習的事情和行為要為之讓位,這是可以理解的。”周芳向記者透露,十幾年前求學期間,她和同學們也被要求留過短發,但大家并沒有覺得哪里不妥,反而清爽干練。
青島萊西一所中學的湯老師則認為,河南這所中學的做法應辯證看待。從表面上說是不合理的,因為學校不是工廠,不能什么都“一刀切”,但如果校規校紀一直這樣要求,為了便于統一管理也是能夠理解的,學生既然選擇這所學校就應該接受規則。
教體局回應稱“便于管理”
專家追問“什么是便于管理”
對于河南此舉,記者采訪的幾位教育專家,也提出了不同聲音。
在濟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張繼明看來,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校要求女生留短發,多是為了避免學生將時間花到梳妝打扮上。拼時間、保持學習強度是應試教育的基本管理方式。盡管素質教育改革一直是基本的國家政策導向,也是學界共識和一致呼吁,但基于種種原因,應試教育思維依舊根深蒂固。在嚴格應試教育模式下,人格教育、審美教育等都是相對缺位的。此種“剪發”式學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該校管理觀、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如何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學會學習以提高學校效率,才是管理者最應該考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要幫助學生懂得尊嚴,追求和保護尊嚴,同時也尊重他人尊嚴。學校剪頭發之舉忽視甚至傷害了學生尊嚴,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張繼明認為,學校濫用管理權的做法,可能會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權力觀和價值觀,不利于健全人格的養成。這種負面影響是長遠的、深刻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認為,由學校要求給女生剪成統一發型,顯然是超出了學校工作范圍,也跟教育本身沒什么相關性。教育本身主要是培養人,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統一行動,這其實涉及到教育理念問題。
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郟縣教體局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都是校規,各學校的要求不同而已,剪發對學生有好處,出發點也是好的,就跟統一校服著裝一樣,便于管理。對此,儲朝暉發出疑問,什么是便于管理?把大家(發型)統一了就便于管理了嗎?
在儲朝暉看來,信息化時代正需要發展每個學生的天性,讓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培養一個全面而有個性的人正是當下教育的基本取向,而該中學的做法是跟基本取向相違背的。( 記者 鞏悅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