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源《流浪地球》中,多次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洛希極限”。只要達到了地木洛希極限,地球就會被木星給肢解掉,然后,完全墜入木星成為它的一部分。但是,對于洛希極限,可能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個說法。
什么是洛希極限?
當引力源對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時,由于物體上各點到引力源距離不等所以受到引力大小不同從而產生引力差,對物體產生撕扯效果,這種引力差就是潮汐力。海水在特定的時間段內,上漲然后又下跌回去,造成海潮周期性變化的原因,就是因為月球、地球和太陽之間周期性運動的引起的周期性的潮汐力的變化問題。
洛希極限是一個天體自身的引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于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它以首位計算這個極限的人愛德華·洛希命名。洛希假設衛星等小星體都是由萬有引力而凝聚成團。這些大小不一的碎片經過了漫長的天文學歷史,就形成了美麗的土星光環。
發生于1992年到1994年的“彗木大撞擊”,也是一個著名的洛希極限的實例。1992年7月8日距一顆被叫做舒梅克-李維九號的彗星進入了木星的洛希極限以內,在距木星表面4萬公里時因受到強大的潮汐力而分裂為21個小碎塊,并于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1994年7月16日20時15分開始以每小時21萬公里的速度陸續墜入木星大氣層,撞向木星的南半球,形成了彗星撞木星的天文奇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球的剛體洛希極限約為636.8km,這個范圍包括了全部的近地衛星和部分中軌道衛星的軌道,但它們卻都能在固定的軌道里穩定運行,而沒有被撕裂。
這是因為它們除了引力外,還有其他的力的作用,但在這些情況下,在衛星表面的物件有可能被潮汐力扯離衛星,所以在近地衛星和中軌衛星設計制造的時候還要考慮洛希極限的影響。
更多延伸:
洛希極限的愛情解釋如下:
洛希極限就相當于現在的愛情準則,它代表著兩個情人之間和平共處的最適當的距離。當這個距離過大時,兩人的關系就越來越冷漠,對應著天體之間的影響越來越??;但這個距離也不可以無限的小,一旦它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兩人之間必定會產生矛盾,這個矛盾就相當于天體產生的牽引力、潮汐力。
其實一般情況下兩人之間也有矛盾,但這矛盾是生活的增味劑,有了它,生活會螺旋式前進,日子會越過越好。但是當距離拉近,矛盾增多又不斷被放大時,那么兩個人的感情也就走到了盡頭,最后的結果甚至會兩敗俱傷,慘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