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滄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書繡工作坊來到省會石家莊,受邀走進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由校長陳連才和市級非遺傳承人韓芙華帶隊參加河北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
孩子們氣定神閑地坐在繡架前,飛針走線,一個個漢字躍然布上。原本經常在紙上看到的漢字,經絲線細膩紋理的演繹,仿佛有了靈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與會者駐足參觀。韓芙華和書繡社團的回雪雯老師向前來參觀的學生及家長詳細地講解書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法,四名學生也變身小老師,有模有樣地指導小朋友們體驗學習書繡。
書繡藝術將書法的剛勁、繪畫的典雅、刺繡的細膩巧妙地融為一體。然而了解書繡的人越來越少,能夠接觸到書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為了讓書繡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2016年滄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把書繡非遺文化傳承人韓芙華老師請到學校,成立了書繡社團。以“寫好字、做好人”為教育目標的書法教學是實驗二小的特色,在濃厚的書法育人的環境熏陶下,學生學習、接受書繡藝術相對就更容易一些。
書繡社團自成立以來,先后培養了3位書繡老師,48名學生。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書繡,學校連續3年舉辦了書繡社團體驗展,把家長請進來觀摩,給書繡社團以外的孩子親身體驗的機會。就這樣,全校1800名學生和家長們都知道和了解了書繡,喜歡書繡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目前,滄州市已有滄州武術、木板大鼓、西河大鼓、哈哈腔、河間歌詩、吳橋雜技等18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1人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黃驊漁鼓、任丘大鼓等89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70余人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近年來,滄州市教育局注重培育學生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不斷挖掘鄉土特色,加強文化傳承教育,努力培養孩子們的家鄉意識、家國情懷,除了實驗二小的書繡之外,吳橋雜技、河間歌詩、滄縣西河大鼓、黃驊面花、南皮落子等都已經在滄州的校園里綻放。(禹躍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