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宜刷手機。在大學,晚上睡不著、白天醒不了是不少“夜貓子”的生活寫照。大學生睡眠狀況如何?“麥可思2018年大學生睡眠調查”為您揭曉。
主要結論:
被調查大學生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15%的大學生每日睡眠不足6小時,1/3習慣熬夜。17%的大學生反映睡眠質量差,77%有失眠問題,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壓力大、焦慮、緊張或擔憂”(63%)。
基本發現:
大學生平均睡7小時,1/3大學生習慣熬夜
75%熬夜進行線上娛樂活動
半夜不睡覺,要修仙嗎?
數據顯示,被調查大學生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近半數學生入睡時間在23點到0點間。但值得注意的是,15%的大學生每日睡眠不足6小時。從入睡時間來看,1/3的大學生通常在0點以后入睡,熬夜成為日常。
具體分析0點后入睡群體的熬夜原因可以發現,熬夜進行“線上娛樂活動”(75%)的比例最高,可見手機、電腦等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第二和第三位因素分別是“為考試做準備或趕功課”(27%)、“宿舍臥談”(22%)
17%的大學生睡眠質量差
睡眠不足群體、熬夜群體睡眠質量差的比例更高
校園“困獸”在游走
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群體中,1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睡眠質量差,近四成認為睡眠質量一般。在日常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的群體中,36%認為自己睡眠質量不好,在日常0點后入睡的群體中,這一比例為30%。
不同的人生活習慣不同,身體素質也存在差異,睡眠時間晚、時長短并不一定會造成健康問題。但如果熬夜、睡眠不足同時感到睡眠質量差,或許就該敲響警鐘了,大學生需盡快調整生活習慣,提高夜間休息質量。
近八成大學生經常失眠
“壓力、焦慮、緊張、擔憂”成失眠主要因素
少年,“禿頭險”來一份?
麥可思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77%的大學生遇到失眠問題(17%經常失眠,60%偶爾失眠)。失眠對大學生的前三位影響包括:精神狀態不佳(81%)、容易疲憊(72%)和學習效率降低(63%)。另外30%的失眠群體表示自己出現脫發癥狀。
在失眠群體中,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壓力大、焦慮、緊張或擔憂”(63%)。其中,女生因類似情緒失眠的比例更高,為66%,高于男生9個百分點。男生因“宿舍環境不好”而失眠的比例為44%,比女生高6個百分點。
繼續分析因壓力大、焦慮、緊張或擔憂而失眠的學生群體可以發現,學業問題(84%)是引發相應情緒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人際關系問題(67%)。
數據說明:
“麥可思2018年大學生睡眠情況調查”從2018年11月開始,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大學生目前的感情狀態。
本分析所用數據的調查時間從2018年11月24日開始,到2018年11月28日結束。收回大學生有效答卷共2029份,其中男生835份,女生1194份。調查方式是掛網調查,無抽樣及其檢驗,調查結果僅代表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的狀態。數據收集由騰訊教育頻道完成,問卷設計、數據分析與解讀由麥可思完成,數據僅供參考。
如需轉載,請注明麥可思。
數據分析:麥可思研究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