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質疑高考成績的事件。
11月25日,浙江2018年下半年學考選考成績出爐后,部分同學爆料,本次英語考試分成績分布“十分詭異”。比如,有人稱作文出現“大放水”情況,還有人出現試卷被扣了30分,最終得分居然是130分,而試卷滿分才150分。
此消息一出,便在網上炸了窩。高考事大,豈容有絲毫“詭異”?
11月26日,據澎湃新聞報道,浙江省考試院一負責人稱,網上有些信息系謠言,正調查。
目前可查的,此類消息從25日晚上10點多就已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并一度上了“熱搜榜”。在“浙江高考英語”微博話題下,閱讀量已達1.1億,討論量也有3.5萬,多數跟帖留言的人要求當地相關部門針對此事做出解釋。
相較于輿情的發酵速度,當地相關部門的反應稍顯遲緩,這并不合適,事實上,也加劇了輿情的發酵。
雖然官方稱“正調查”,但對于高考這一敏感話題,更多人想知道的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調查過程。
這不免讓人想到了前一段時間河南發生的高考答題卡調包案,當時引發了全國關注,最終官方證實這是一場烏龍,這一結果雖然讓很多人也松了一口,但網友們要求公開調查過程的訴求,卻始終沒能成為現實。
此次浙江英語考試成績備受爭議,許多同學和家長或許還有點茫然,高考不是每年6月嗎?為什么說浙江這次11月份的選考成績稱之為“高考成績”?
因為浙江實行的是“新高考”模式。2014年浙江省就出臺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根據方案,除了語數外三門,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的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7門設有加試題的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得分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按等級賦分。
也就是說,采用賦分制度針對的是選考科目,不包含語數外三門。這也就排除了事件中網友們對“新高考”模式賦分制度的質疑。
在語數外三門科目中,語文、數學考試于每年6月進行。外語每年安排2次考試,1次在6月與語文、數學同期進行,考試對象限于當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外語和選考科目考生每科可報考2次,選用其中1次成績。
“選用其中1次成績”,這讓不少網友擔心,部分學生6月份外語成績沒有考好,在這次考試中給這些學生“放水”呢?當然,網友這些猜測背后是擔心改革被扭曲。
每次有關高考的話題,總會撩撥公眾的神經,因為高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很重的分量。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甚至每個跟高考有關的人都需要拿更加謹慎的態度來對待。
在《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中顯示,2014年浙江省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
從此點來看,浙江省作為第一批試點省份,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實際上新高考改革在浙江推行開始,浙江省的新高考就不斷被爆出問題,先是17屆考生面臨的“滑檔問題”,隨之18屆考生爆出遭遇了“生物泄題”,兩大事件均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廣泛熱議。
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毋庸置疑,但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應該看到,每次公眾對“高考”的質疑,實質上是對高考公平性、權威性的維護。無論是準備高考的,還是“高考過來人”,都不希望任何因素打破高考的嚴肅性與公平性。(郭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