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小學通過聽證將形成學生懲戒制度
當某些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引起社會關(guān)注和指責時,老師該不該懲戒學生也成了各方熱議的焦點。23日,記者從常州局前街小學獲悉,該校已就“學生懲戒制度(討論稿)”舉行了聽證會,將正式出臺“學生懲戒制度”,把管教權(quán)還給老師。
30多位各界代表濟濟一堂,“學生懲戒制度(討論稿)”展開聽證。王惟一攝
“高調(diào)”允許老師懲戒“熊孩子”。對此“大膽”之舉,局前街小學李偉平校長認為,現(xiàn)在對學生過度保護,家長過度干預,老師失去了一種管教的權(quán)利,我們希望把管教權(quán)還給老師,讓教育變得完整,不再只有正強化。”通過制度,讓大家對‘懲戒’和‘懲罰’的區(qū)別達成共識”。
學生代表發(fā)言 王惟一 攝
據(jù)了解,常州局前街小學是一所擁有百年校史的學校,在當下的教育中,該校老師一致認為對于“在蜜罐里成長”的這一代孩子們來說,懲戒教育不能少。在今年7月,學校各年級就實施“教育懲戒制度”進行了商討。10月,學校內(nèi)部就《懲戒制度(討論稿)》進行了論證。
11月22日,30多位各界代表濟濟一堂,就“學生懲戒制度(討論稿)”展開聽證。
參與聽證會的5位學生代表雖然認為需要有懲戒制度,但同時也擔心會不會對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希望懲戒制度中可以加入“心理緩沖”,以照顧幼小而敏感的心靈。其中,針對懲戒制度中提出的“隔離”措施,該校六年級學生代表吳浩綸認為“隔離”的不僅僅是被懲戒者,還有無辜的不能再與其玩耍的伙伴,希望能予修改。
學生代表發(fā)言 王惟一 攝
學生家長大多支持學校實施懲戒制度,同時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懲戒要有度,懲戒要分對象,懲戒要有區(qū)別對待。
該校法律顧問趙凌律師表示:國家對此的立法尚處于空白階段,懲戒權(quán)是教育權(quán)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督處煼ā芬?guī)定:教師有教育的權(quán)利,學校有處分的權(quán)利。他建議懲戒制度的實施原則應該加上“合法性”原則,這樣才符合《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不能對學生實施體罰和變相體罰,以及其他侮辱人格的行為”這一條。
心理學專家孫和英老師說:“懲戒制度,其實就是挫折教育,是性格和人格塑造的必要階段。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養(yǎng)育方式不當。當家長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的時候,往往會對孩子的教育更糟糕。”她建議學校需要設立對家長進行幫助的機構(gòu);批評時要有建設性,而不是傷害性;學校要分層考量學生的能力;在實施陪讀前,可以提醒家長尋找一些專業(yè)的幫助和指導。
教師代表發(fā)言 王惟一 攝
局前街小學的許嫣娜副校長稱,學校將開通網(wǎng)絡平臺,鼓勵學校的全體家長就此進行充分表達,歡迎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根據(jù)聽證會各方的意見,討論稿修改完整之后,學校將正式出臺“懲戒制度”。(唐娟 王唯一)